青阶筑梦实践队赴悬空寺开展古建筑数字保护调研
8月2日,山西大同,一支由大学生组成的“青阶筑梦”实践队来到恒山悬空寺,开展为期5天的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实践活动。这座始建于北魏时期的千年古寺,以其独特的“悬空”建筑结构闻名于世,被《时代周刊》评为世界十大危险建筑之一。
清晨6点,队员们就背着设备来到寺前。在景区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他们首先使用消费级无人机对古寺进行多角度航拍。“我们用的都是普通设备,一台大疆无人机、几台单反相机。”队长边调试设备边介绍。为了不影响游客参观,他们的主要工作都安排在开园前和闭园后进行。
在专业导游的讲解下,队员们了解到悬空寺的奥秘在于其“半插飞梁为基”的建造工艺。他们重点对27根横梁的受力结构进行扫描建模,用三维软件还原了古人在悬崖上搭建楼阁的智慧。“最让我们惊讶的是,这些横梁的插入深度和角度都经过精确计算,完全符合现代力学原理。”队员说。
实践过程中,队员们还向当地文物部门学习了基础的木结构维护知识。他们协助工作人员记录寺内各处的裂缝和变形情况,建立了简单的数字档案。“大学生带来的新技术确实帮我们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文物的那份热忱。”景区文物保护科科长评价道。
每天晚上,队员们都会在驻地整理当天的数据。他们用普通笔记本电脑处理图片,通过开源软件制作三维模型。虽然设备简陋,但成果却很实在——一套完整的悬空寺数字档案,包括2000多张高清照片、30组关键结构的3D模型,以及详细的建筑现状报告。
“我们不是什么专业团队,就是一群喜欢古建筑的大学生。”“但能用所学知识为文物保护做点实事,感觉特别有意义。”临行前,队员们把全部数据无偿提供给当地文物部门,并给景区工作人员做了简单的技术培训。
夕阳西下,当最后一位游客离开,悬空寺又恢复了宁静。队员们收拾行装准备返程,身后是历经1500年风雨依然巍然屹立的古寺。这一次实践,不仅让他们收获了专业知识,更真切感受到了中华古建筑的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