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和合共治调研团暑期深耕基层治理调研 助力推广多元共治与法治服务
暑期期间,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和合共治调研团聚焦基层治理现代化课题,以 “探究综合治理模式,推广多元共治与基层法治服务” 为目标,先后赴青岛市城阳区、济南市莱芜区、泰安市开展系列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问卷调研等形式,全方位挖掘基层治理实践经验,为完善基层治理体系贡献青春智慧。
调研团首站抵达青岛市城阳区,率先走进城阳区人民法院与立案诉讼服务中心。在法院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团队成员实地观摩了立案登记、诉讼咨询、调解服务等全流程运作,详细了解法院在推进 “一站式” 多元解纷机制、优化司法服务便民举措等方面的创新做法。
随后,调研团与法院民事审判、诉讼服务等部门工作人员开展专题访谈,围绕 “司法服务如何下沉基层”“多元调解机制在化解邻里纠纷、劳动争议中的作用” 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工作人员结合典型案例,生动讲解了司法力量在基层治理中的保障作用。
离开法院后,调研团前往城阳街道仁和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社区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团队成员实地考察了社区便民服务站、矛盾调解室、法治宣传角等功能区域,重点了解社区如何以党群服务为核心,整合多方资源开展基层治理工作,包括社区网格化管理、邻里矛盾自主调解、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开展等实践经验。
为进一步掌握市民对基层治理服务的认知与需求,调研团在社区周边及城阳区核心商圈开展问卷调研,累计发放问卷 300 余份,回收有效问卷 286 份,系统收集市民对司法服务便捷性、社区治理参与度、基层法治宣传效果等方面的反馈意见。
结束青岛城阳调研后,调研团奔赴济南市莱芜区,将调研重点聚焦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的运作效能。在莱芜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团队成员通过参观指挥调度大厅、查阅工作台账、与中心工作人员座谈等方式,详细了解中心在统筹协调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资源,推进 “一站式” 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机制。
为掌握市民对综治中心及基层法律服务的认知情况,调研团在综治中心周边社区、商场、公园等人员密集区域开展问卷调研与随机访谈。“您知道遇到矛盾纠纷可以到综治中心寻求帮助吗?”“您了解过社区提供的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吗?” 调研人员围绕此类问题与市民深入沟通,共收集有效问卷 260 余份。调研发现,多数市民对综治中心的职能了解有限,但对基层法律服务存在较强需求,这为后续推广基层治理服务提供了重要参考。
随后,调研团前往泰安市,以泰安市综合治理中心为核心,辐射周边社区、街道开展调研。团队成员在综合治理中心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了解泰安市在推进 “综治 + 网格” 治理模式、整合基层服务资源、提升治理精细化水平等方面的特色做法,并结合前期在青岛、济南的调研经验,对比分析不同地区基层治理的共性与差异。
同时,调研团在泰安市综合治理中心周边开展问卷调研,重点围绕 “市民对基层治理的整体满意度”“对多元共治(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市民协同参与)的接受度”“基层法治服务的覆盖范围与使用频率” 等核心问题设计问卷,累计发放问卷 320 余份,回收有效问卷 302 份。通过调研发现,泰安市在基层治理宣传推广方面成效显著,市民对基层治理的参与意愿较强,但在法律服务的精准化供给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暑期调研结束后,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和合共治调研团对三地调研数据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形成了详实的调研报告。团队负责人表示,此次调研不仅让成员们深入了解了青岛、济南、泰安三地基层治理的实践现状,更清晰掌握了市民对综合治理、多元共治、基层法治服务的认知与需求。
调研团认为,此次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通过挖掘各地基层治理的创新经验,为其他地区推广综合治理模式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另一方面,通过收集市民反馈,为进一步优化基层法律服务供给、提升多元共治参与度提供了数据支撑。未来,调研团将继续深化调研成果,通过校园宣讲、政策建议报告等形式,助力推动综合治理理念深入人心,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青岛农大学子的力量。(王雪刚 王一萍 刘宇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