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泉煮古韵,清茶话今风
为探寻传统文化传承路径,助力茶文化创新发展,7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青衿承古行实践队奔赴山东日照,开展茶文化调研实践活动。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亲身体验采茶、制茶的全过程,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思考着如何在新时代赋予茶文化新的生命力。
博物馆溯源:梳理茶史发展
抵达日照后,实践队首站走进茶文化博览馆。在讲解员引导下,队员们目光穿梭于史料展板间,指尖轻触古朴实物陈列,系统梳理日照绿茶“南茶北引”的发展脉络。从茶叶最初在这片土地落地生根的故事,到采摘标准如何随季节、茶种精细区分,再到杀青工艺里温度与时间把控的门道,队员们全神贯注,认真学习茶叶的理论知识,为后续实践筑牢理论基础。
讲解员给实践队员讲解茶叶的发展。马靖雯 供图
茶园实践:体验古法制茶全过程
次日清晨,实践队深入生态茶园。队员们头戴斗笠、手挎竹篓,脚步轻缓却满是期待。茶农熟稔地示范“提手采”技法,队员们凝神效仿,指尖轻掐茶枝,力求精准摘取一芽一叶。阳光渐烈,洒在茶园的每一寸土地,也落在队员们额头的汗珠上。当竹篓被鲜叶装满,那沉甸甸的分量,让队员们切实体会“谁知杯中茶,叶叶皆辛苦”的深意,每一片茶叶背后,都藏着茶农风吹日晒的耕耘 。
从茶园返回,实践队直奔制茶车间。炒茶师傅稳稳托住高温铁锅,手臂行云流水般演示“抖、搭、捺”等炒青手法,鲜叶遇热翻滚,翠绿逐渐转为深褐,悠悠清香随之渐起,在车间弥漫开来。队员们接力体验揉捻工序,手掌贴合茶叶,感受力道由轻到重、再巧妙变换,体会茶叶成型时那微妙的把控;烘焙环节里,大家静静守候,看茶香在时间沉淀中愈发醇厚,深刻理解传统制茶“看茶做茶”的匠心——依据茶叶实时状态调整工艺,容不得半点敷衍。
炒茶师傅在向实践队员演示炒茶过程。马靖雯 供图
探索创新:科技赋能茶文化传承
实践过程中,队员们留意到茶产业正经历“传统 + 科技”融合转型。部分茶企引入智能分拣设备,快速精准筛选茶叶,大幅提升品控效率;而老茶农依旧坚守手工制茶,在杀青的翻炒、揉捻的力道里,保留茶叶独特风味与传统韵味。队员们抓住与茶企负责人座谈的机会,热烈探讨“短视频溯源直播”,想着如何让消费者透过屏幕,见证一片茶叶从茶园到茶杯的旅程;也谋划“茶旅研学线路设计”,期望把采茶、制茶体验变成生动课程,为茶文化传播开拓新思路,让古老茶产业在新赛道上跑出活力 。
实践队员与茶企负责人进行座谈会,讨论茶产业的创新发展。马靖雯 供图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实践队还走进日照社区,举办“茶席雅集”活动。茶艺师优雅演示盖碗冲泡,注水、出汤间尽显茶礼风姿;队员们围绕茶席,为居民讲解茶礼知识,从选茶到品茶的门道一一分享。居民们围坐品茶交流,老茶客兴致勃勃分享“口粮茶”陪伴日常的故事,年轻人则对“冷泡茶”等创意充满好奇,传统茶文化在这般互动里,悄然焕发新活力,在不同年龄层心中种下传承的种子 。
实践队队员们表示,此次日照之行让他们对茶文化的传承有了更立体的认知:传统不是守旧的枷锁,创新也不是无根的浮萍。他们计划将实践中的所见所感整理成调研报告,结合专业所长设计茶文化数字化推广方案,让古老茶韵在年轻群体中焕发新活力,让更多人读懂一片茶叶里的文化密码与时代故事。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队队员们深入体验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了传承与创新并重的重要性。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努力学习茶文化知识、积极投身到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作中去!
青衿承古行实践队的合照。马靖雯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