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铁路客运服务再升级
金秋十月,中国铁路将迎来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革——自10月1日起,全国铁路客运领域将全面启用电子发票,正式告别纸质报销凭证时代。这一重大举措不仅标志着铁路票务服务完成全流程数字化转型,更是铁路部门深入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生动实践。
纵观中国铁路票务发展历程,每一次技术革新都见证着服务理念的升级。从早期的硬板票、软纸票,到后来的磁介质票、电子客票,再到如今全面推行的电子发票,可以说,中国铁路票务的演进过程凝聚了几代铁路人的智慧与汗水。2020年6月,电子客票的全面实施,率先实现了乘车凭证的电子化;2024年11月,电子发票的试点推广,开启了为期10个月的过渡期;如今电子发票即将全面落地,这一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推进策略,充分体现了我国铁路部门对旅客体验的高度重视和对技术应用的审慎态度。
电子发票的全面推行将产生积极影响。从旅客体验角度看,电子发票彻底解决了纸质凭证容易丢失、难保管的痛点,旅客可通过铁路12306平台或车站窗口便捷获取,且开具时限延长至180天,极大提升了出行便利性。就铁路运营而言,电子化流程显著降低了纸质凭证的印制、保管和分发成本,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从环保效益方面来看,每年减少的纸张消耗量相当可观,这是铁路部门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又一重要举措。而对一线工作人员来说,电子发票的推行将极大缓解车站窗口的工作压力,为提升服务质量创造了更好条件。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铁路部门在推进电子发票过程中始终秉持“服务全覆盖”的理念。针对老年人和脱网人群,专门增设线下申请渠道和代办服务;创新设计的“扫码开票单”机制,实现了线上线下服务的无缝对接;此外,对团体票、非实名制车票等特殊情况也制定了周密的应对方案。这些细致入微的服务举措,充分彰显了铁路部门的人文关怀和服务温度。
展望未来,电子发票的全面实施将为铁路客运服务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项改革看似仅是报销凭证形式的改变,实则蕴含着服务理念的深刻变革。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中国铁路正以稳健有力的步伐向前迈进,而这辆“数字快车”的每一次升级,都将为旅客带来更加美好的出行体验。(吴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