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电子发票:以“小票务”推动“大进步”
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消息,2025年10月1日起,全国铁路客运将全面使用电子发票,不再提供纸质报销凭证,继续提供“行程信息提示单”打印服务。这一政策不仅是铁路客运服务数字化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更是国家优化公共服务、提升社会运行效率、推进税收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便民利企,提升出行体验。铁路电子发票的推行,极大方便广大旅客。以往必须前往车站或代售点才能打印纸质报销凭证的流程成为历史,旅客本人在行程结束或者退票、改签业务办理之日起的180日内,均可通过铁路12306平台或车站窗口、自助设备轻松申请电子发票。尤其值得肯定的是,政策充分考虑到老年人、脱网人群等特殊群体需求,增设线下办理渠道和代办服务,鲜明传递了铁路服务“一个都不能少”的初心。
对企业而言,电子发票实现了无纸化报销、入账、归档全流程数字化,有效减轻财务人员工作负担,显著提升财税管理效率。同时,电子发票作为合法有效的增值税扣税凭证,可直接勾选抵扣,简化企业税务处理流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数字赋能,引领行业变革。铁路电子发票的推广,是“数字中国”建设在交通领域落实落地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票务形式的改变,更是铁路系统与税务系统深度融合、数据共享的成果,体现出多部门协同推进政务数字化的高效执行力。这一举措也为民航、公路等其他交通领域的发票电子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起到了明显的示范效应。
降本增效,推动绿色转型。铁路客运发票数量庞大,以往纸质票据的印制、配送、存储和维护成本不容小觑。全面推行电子发票后,铁路企业可大幅降低运营成本,将更多资源投入服务优化和技术升级。同时,这也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实践,有力昭示了中国铁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
平稳过渡,服务无缝衔接。早在2024年,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国铁集团就联合发布了第8号公告, 2024年11月1日起,铁路部门推广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并将2024年11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作为过渡期,过渡期内坚持“纸电并行”,充分体现出电子发票推行过程中的人性化和灵活性,确保政策平稳落地,有效助力社会大局稳定。
一张小小的火车票,背后是政府与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协同努力,是惠民利企、降本增效、绿色发展的多方共赢。铁路电子发票的全面实施,不仅提升了旅客出行的便捷度和满意度,更推动了整个社会管理效能与数字化水平的提升。期待这一改革顺利落地,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更多“数字动能”。(马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