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湾发展新引擎,苏区腾飞正当时

2025-09-17 12:00:57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粤东群山间,一列列动车组如巨龙穿梭,呼啸而过。2025年9月,梅龙高铁迎来开通运营一周年。这条贯穿原中央苏区的高速铁路,不仅改变了粤东北地区的交通格局,更成为推动革命老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引擎,书写着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时代篇章。

  一年前,当第一列动车驶出梅州西站,粤东苏区正式迈入“350公里的高铁时代”。如今,这条铁路已深深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血脉。数据显示,梅龙高铁已安全输送旅客800万人次,日均到发旅客超2.2万人次,单日最高开行动车组列车达64列。这些数字背后,是粤东百姓出行方式的深刻变革,也是老区发展动能的全新转换。

  时空距离的缩短,带来的是发展机遇的拓展。梅州至广州、深圳的最快旅行时间分别缩短至91分钟和108分钟,“早上喝单枞茶,中午品广府菜”成为现实。这种“同城效应”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重塑了区域经济地理格局。在深圳工作的梅州人陈先生感慨:“现在周五下班坐高铁回家,还能赶上家里的晚饭,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高铁让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的流动更加便捷,为苏区发展注入新活力。

  发展动能在此汇聚。沿线各地抢抓高铁机遇,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梅州市围绕高铁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出台112项发展任务清单,重点引进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项目,推动本地产业深度嵌入大湾区产业链。龙川县高标准规划建设产业新城,目前已吸引超150家企业入驻,投资总额达330亿元,形成电子信息、建筑工业、应急与节能等产业集群。这些变化彰显了高铁带来的不仅是企业的落户,更是发展理念的更新和产业能级的提升。

  文化旅游产业迎来新契机。粤东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客家传统文化与高铁时代相遇,迸发出新的活力。今年上半年,梅州接待游客571.95万人次,旅游收入49.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4%和15.3%。红色研学、生态旅游、文化体验等多元业态蓬勃发展,“早饮单枞茶,午游万绿湖”成为粤东黄金旅游走廊的真实写照。高铁不仅带来了游客,更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让客家文化、红色文化走出粤东,走向全国。

  服务品质持续提升。各车站引入“检票验票一体”智能闸机系统,旅客通过时间缩短至30秒内,进站效率提升40%;“客都”服务队为重点旅客提供“一对一”贴心服务,一年来完成重点旅客预约服务556单,帮助旅客寻回遗失物品1108件。这些细节彰显了铁路服务的温度,也让出行体验更加美好。

  梅龙高铁的成功实践,是我国现代交通体系建设的生动缩影。它不仅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苏区与湾区的重要纽带。通过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资源要素流动,梅龙高铁真正将“高铁效应”转换为“发展引擎”,为粤东苏区融入大湾区提供了坚实支撑。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梅龙高铁必将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条钢铁动脉将继续承载着粤东人民的梦想,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谱写新时代老区振兴发展的新篇章。(林灿佳)

责任编辑:李 震
新闻关键词:发展高铁粤东苏区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