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躯亦有光焰——《浪浪山小妖怪》观后感
《浪浪山小妖怪》以奇幻笔调绘就一幅“边缘者”的浮世绘。当小猪妖匍匐灶前,用日渐磨秃的鬃毛擦拭铁锅时,那何尝不是一种隐喻?在生存的泥泞里蹒跚的,哪里仅是妖怪,分明是你我这般在现实磨盘下辗转的众生。
影片对小猪妖“考编”三年之路的刻画,戳中无数现实神经。那被上司轻易折断的箭羽,那因“损坏公物”而受罚的鬃毛,以荒诞的笔触,刺痛了所有被轻视的努力。如同大家深夜伏案写就的报告被斥为“无甚新意”,数番修改的方案因一句“不合时宜”便遭弃置。成长最深的伤痕,往往来自对真诚付出的蔑视。然而小猪妖藏起断箭的倔强眼神,又多么像年轻人在挫败中紧握的一点微光。在被打倒的瞬间,他们并未溃散,而是如磐石般悄然蓄力,这无声的坚持,恰是奋斗者最动人的注脚。
蛤蟆精的“装傻”里暗含一种底层生存的狡黠智慧,却在关键处流露出互助的温情;黄鼠狼精从喋喋不休到最终沉默,暗示理想在现实碾压下的失声;而社恐的猩猩怪被推上“齐天大圣”舞台时的颤栗,再到被招安时毅然坚称自己是“齐天大圣”,更道尽了人在命运错位时的煎熬和适应。当他们共赴取经路,那破旧木车的吱呀声,载着的不只是行囊,更是一群被忽略者对“被看见”的深切渴望。
影片的反讽尤为锋利。村民从敌视到接纳妖怪的转变,如舆论场中固化标签的松动。最深刻的是对“取经”的解释,神圣的朝圣之路被还原为一群小妖为生存奔波的寻常旅途。这种祛魅恰恰揭示了一个朴素真理,所谓理想,不过是凡人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选择前行的那份孤勇。
水墨晕染的浪浪山,是氤氲的诗意,亦是现实的镜像。当小猪妖对着山月低语“我想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时,这句平凡告白陡然有了雷霆之力。它唤起人们心底的共颤,在灯火阑珊的办公大楼,在人生岔路口的徘徊时刻,谁不曾是浪浪山中那个带着伤痕、怀揣微光的小妖?在既定轨道与自由意志间挣扎,却从未熄灭内心火焰。
走出影院,城市霓虹与山间萤火在暮色中叠影。这电影的可贵,在于它不兜售廉价励志,而诚实地摊开成长的艰辛与微温。小猪妖们终未化身齐天大圣,却在守护村民时找到了自我价值。原来生命真正的英雄主义,并非成为他人眼中的传奇,而是在深知自己平凡如微尘之后,仍选择燃烧微光、照亮寸土的那份执着。
平凡如你我,何尝不是各自浪浪山中的小妖?纵使前路崎岖、身份卑微,只要心中光焰不熄,每一步跋涉都在默默书写人们独特的“取经路”。(汪甜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