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亿人次!铁路客运创新高解码中国经济新动能

2025-09-23 10:50:09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025年1至8月,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32亿人次,同比增长6.7%,创历史同期新高。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127列,同比增长7.7%,跨境运输能力显著提升,广深港高铁、中老铁路分别服务跨境旅客2115万、17.4万人次。这一组数据不仅展现了中国铁路运输体系的强大韧性,更折射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脉动。

  经济活力跃升,铁路成“双循环”战略新引擎。铁路客运量的爆发式增长,本质上是国内消费市场活力与产业升级动能的集中释放。32亿人次的背后,是商务差旅、文旅消费、探亲返乡等多元需求的叠加共振。以旅游列车为例,全国累计开行1551列,同比增长26.1%,定制化服务精准对接“慢旅游+快消费”趋势,带动沿线餐饮、住宿、文创等产业增收。例如,“京和号”“潇湘号”等特色专列,将新疆哈密瓜、湖南辣椒等农产品通过“铁路+电商”模式直供消费市场,形成“流动的产业链”。从宏观视角看,铁路客运与货运的协同发展,正在重塑中国经济地理版图。高铁网络加密使“3小时经济圈”“跨省通勤带”加速成型,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产业协作效率提升;中欧班列与跨境铁路的无缝衔接,则推动“中国制造”走向全球,中老铁路货运量三年增长超300%,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钢铁纽带”。

  民生温度彰显,服务升级重构出行生态。铁路部门以“人民满意”为标尺,将服务创新嵌入每个细节。12306系统运用大数据动态调整运力,学生票优惠区间扩大、互联网订餐站点增至92个等举措,让“出行即服务”理念落地生根。例如,高铁宠物托运试点覆盖40座车站,既满足年轻群体需求,又规范了文明出行;“静音车厢”“适老化专列”等差异化服务,则体现了对特殊群体的关怀。更深层的变革在于“出行即生活”的场景延伸。铁路与文旅、商业的深度融合,催生出“列车+民宿”“列车+研学”等新模式。昆明鲜花、敦煌鲜果通过高铁快运当日达,让“舌尖上的中国”触手可及;银发专列开行,则让“老有所游”从愿景变为现实。这些创新不仅提升出行品质,更让铁路成为传递人文关怀的载体。

  科技赋能发展,智能铁路引领未来方向。铁路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底层支撑。智能调度系统实时优化列车运行,日均1.7亿人次运力背后是精准的供需匹配;电子客票、刷脸进站等技术普及,使购票效率提升60%。更值得关注的是,铁路部门探索“光伏+铁路”绿色能源模式,部分线路实现用电自给,年减排二氧化碳超百万吨,为“双碳”目标提供实践样本。技术突破更催生新业态。高铁快运实现生鲜、医药“当日达”,助力乡村振兴;VR导览、AR车厢服务让旅途充满科技趣味。这些创新不仅提升效率,更让铁路成为展示中国智造的窗口。

  32亿人次的铁路客运量,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生动注脚。它承载着亿万人民的美好生活向往,见证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更昭示着交通强国建设的坚定步伐。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从“运得出”到“运得畅”,铁路的每一次跨越,都在书写着流动中国的时代新篇。(侯利彬)

责任编辑:李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