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一点就很好
世间至味,往往不在浓烈张扬处,而在清淡悠远间。那是一种无需言表的意境,是心灵与万物微妙共振的音弦。人生在世,经历繁华与喧嚣后,终将明白:淡,才是生命最本真的底色,最悠长的韵味。
晨起推窗,薄雾如轻纱漫卷山峦,远山仅余淡墨一抹,似有还无。此时天地未醒,人间未闹,唯闻一二鸟鸣自林间逸出,划破这无边的静。古人云“淡扫蛾眉”,自然之淡,胜却无数姹紫嫣红。它不迫人,不压人,只是默然存在,如智者低眉,如君子谦谦。在这般景致前,再浮躁的心也会被抚平三分,始知“淡”乃天地之大美。
人间情谊,亦以淡为贵。昔人谓“君子之交淡如水”,非言其寡情,实赞其纯净绵长。世间热烈如酒者固然能醉人一时,但清水之淡,方能终日饮而不厌。记得儿时访友,不过对坐闲谈,窗外竹影扫阶,竟不觉日影西斜。彼时未曾以豪言壮语相誓,而今经年,彼此依然。可见真情如好墨,淡淡研去,历久愈香;虚情似浓彩,纵使斑斓,终必褪色。淡者非淡,乃是情到深处的从容,是心照不宣的默契。
淡更是一种人生境界,是千帆过后的澄明。陶渊明弃官归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淡泊非出世逃避,乃入世后的清醒选择。他知官场浓酽如酒,终会醉人伤人,不若田园清淡,反得真味。苏东坡历尽沉浮,晚岁乃言:“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者,非大鱼大肉之欢,乃菜根清香之欢,是生命褪尽浮华后的本味。今人处喧嚣时代,信息如潮,欲望似海,能在纷扰中守一颗淡泊之心,简直如古井观天,虽只方寸,却见全体。
淡绝非苍白无力,实是力量的内蕴。中国水墨画最高境界,便是“计白当黑”,以无色胜有色。齐白石画虾,寥寥数笔,而虾体透明,似在水中游动;宋人瓷器,单色纯净,却蕴千般光彩。此皆因淡而显厚,因简而致丰。人生亦然——言语淡者,往往言之有物;情感淡者,常常持久深沉;生活淡者,多半充实丰盈。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淡者,近乎道矣。当人们能在纷繁世界中品味一碗白粥的清甘,欣赏一片云朵的素净,珍惜一位故人的浅笑,便已触到生活最深的奥秘。
淡一点,再淡一点,让心灵如古瓷,褪尽火气,唯余温润;让生命如秋潭,波平浪静,而映照万千。世间百味,终归于此——淡,才是生命最悠长的回甘。(文/汪甜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