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生活|避开“卫生陷阱”,做到精准消毒

2025-10-20 10:53:5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在日常防疫与卫生管理中,许多人陷入“消毒越勤越好”“消毒剂越浓越有效”的误区,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损害健康、污染环境。精准消毒,才是守护健康的科学之道;正确的洗手与消毒习惯,才能为自己和家人筑牢健康屏障。

  消毒的常见误区:

  1.过度消毒

  日常环境应以清洁为主,家庭无需每日对地面、空气大规模喷洒消毒剂,反而会破坏环境菌群平衡,可能损伤人体呼吸道、皮肤黏膜,应仅在传染病高发期或接触污染物后进行预防性消毒。

  2.清洁防护工具而非“万能盾”

  普通湿巾、卫生湿巾仅能清洁抑菌,均无法达到消毒效果;在日常购物等场景中无需戴手套,仅在接触血液体液、处理生肉或污染物、医疗操作时佩戴,否则易产生“虚假安全感”。

  3.消毒盲区忽视

  门把手、水龙头、手机、键盘、快递外包装、遥控器、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部位是病菌传播的重要载体,易被遗漏。可用75%酒精擦拭或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稀释后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净残留。

  4.不良洗手消毒习惯

  洗手时间不足,单次揉搓需15秒以上,全程不少于40秒,“冲一下就走”等于没洗。应用流动水和肥皂揉搓20秒以上,不便洗手时可使用含60%以上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洗手后需用干净纸巾或烘干机擦干,潮湿的环境易滋生细菌,清洁效果将大打折扣。

  让我们摒弃错误的卫生观念,通过找准消毒对象、选对消毒方式与产品的方法在不同场景匹配不同方案,用科学、合理的卫生习惯守护自己与家人的健康,真正做到“消毒不盲目,健康有保障”。

  (钟焕 刘雯)

责任编辑:曹红芳
新闻关键词:精准消毒卫生健康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