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到“职场”无缝衔接!章丘首场工伤预防活动,为百名学子职场护航
为深入贯彻落实《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 年)》收官之年工作要求,将工伤保险服务前置至“职前”阶段,守护青年学子职业健康安全,10月30日,“泉有防 城安康”2025济南市章丘区工伤预防首场活动在山东技师学院启动。本次活动由济南市人社局主办,山东技师学院、舜网、鼎安职业安全科技中心承办,旨在通过“理论+实践”的沉浸式培训,为即将踏入职场的学子筑牢工伤预防“第一道防线”,现场近百名涉及机械操作、机电一体化、电梯工程技术等专业的学生参与活动。
政企校协同发力,构建工伤预防“职前”防护网
青年学子是未来制造业的核心骨干,其职业初期的安全意识与防护能力,不仅直接决定个人职业发展的稳健性、维系家庭幸福的根基,更深刻影响企业生产安全大局。此次章丘区首场工伤预防培训落地山东技师学院,正是市人社局将校园纳入工伤预防重点培训场景的具体实践。院校青年学子未来将多投身支撑实体经济的实操性岗位,而这类岗位对安全防护的标准要求更高。因此,尽早为他们培育安全意识、传授防护技能,是助力其平稳开启职业道路的关键保障。

活动现场,市人社局工伤保险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进校园活动为学子量身打造理论授课与户外体验环节,一方面结合企业机械操作、用电安全等高频工作场景设计理论课程,并搭配户外体验,帮助学生提前熟悉职场安全要点;另一方面延续工伤预防“六进”活动经验,通过情景模拟等互动形式强化认知,同时依托“济南市工伤智控监管数字化平台”提供微课程、动画视频等线上学习资源,让学生实现随时随地便捷学习。
“理论+体验”双轨教学,让工伤预防知识入脑入心
启动仪式后,培训活动分为“理论授课”与“户外实操体验”两大板块同步开展,打破传统说教式培训模式,让学生在“学、练、玩”中掌握工伤预防核心知识。


在理论授课环节,鼎安职业安全科技中心讲师结合机械操作、用电安全、高空作业等学生未来高频接触的职业场景,通过真实工伤案例复盘、违规操作风险解析,系统讲解工伤事故发生的根源的与预防逻辑。同时,讲师重点围绕重点风险点,教授学生如何快速识别岗位潜在隐患,例如设备异常声响的判断、用电线路老化的排查、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穿戴等,帮助学生建立“事前预防”的安全思维。


户外实操体验区则成为学生们“沉浸式”学习的主战场。鼎安职业安全科技中心带来的工伤预防移动体验车,设置了应急救援装备操作、心肺复苏实操、创伤包扎模拟等模块。导师细致地讲解了“触电事故”后切断电源的规范流程,通过人体模型讲解心肺复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配合技巧,还有“高空坠落创伤”场景中,如何正确掌握三角巾、绷带的正确包扎方法。“以前总觉得工伤离自己很远,今天亲手操作后才发现,正确的应急处置方法能在关键时刻救命。”参与体验的学生感慨道。

此外,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工伤预防游戏闯关环节,将工伤预防知识点融入趣味答题等互动任务中。学生在闯关过程中既能享受挑战成功的乐趣,保持身心愉悦的状态,又能在轻松氛围里主动吸收知识,实现“玩着学”“笑着记”的效果。
锚定收官目标,推动工伤预防惠及更多群体
“工伤预防绝非一句停留在纸面的口号,而是需要贯穿于每一个职业环节、落实到具体操作中的行动准则。”济南市人社局工伤保险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工伤预防理念根植于从业者心中,是降低工伤风险、保障劳动者安全的关键,也是推动全市安全生产体系完善的重要一环。
接下来,济南市将进一步深化与院校的合作,持续优化 “理论 + 实践”双轨培训模式。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特点,定制差异化培训方案;同时依托工伤预防移动体验车、数字化平台等资源,开展更多互动式、场景化培训,让“预防先行”的安全理念真正融入学习与工作,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李昆壕 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