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朐县城关街道西马家庄村“两委”——党建定向清廉为基,“富美”质量攀新高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站上新高度,提升乡村百姓幸福指数,做到“抓住牛鼻子”,山东省临朐县城关街道西马家庄村两委班子近几年做到:突出“关键一环”,抓党建引领持之以恒;突出“硬核一环”,抓班子作风建设,毫不动摇;突出“重中之重”,抓城乡产业壮大,全力以赴;突出“点睛之笔”,抓乡村环境,颜值提升,高标准有秩序;突出“灵魂闪现”,弘扬精神文明,心血浇灌,全力打造“振兴高度”,让老百姓在幸福中有收获感和自尊感。
在临朐县城关街道城西片区,西马家庄村如一幅精致的江南画卷,铺展在朐城大地上。清溪九曲萦回,木桥、水池与错落绿植相映成趣,整齐划一的楼房与 “花园式”党建主题公园相得益彰,党史文化长廊诉说着百年风华,村民在议事亭里畅所欲言、共话发展。谁能想到,这个如今常住 578 户、环境优美、治理有序的幸福家园,曾经历过旧村改造后观念转变、习惯磨合的阵痛。这华丽蜕变的背后,是村 “两委”班子在党支部书记马荣军的带领下,以党建为定向标,以清廉为奠基石,牢牢把握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通过建强班子、壮大产业、深化自治、优化环境、培育新风、繁荣文化,走出了一条具有西马家庄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让村民 “离土不离心,上楼更安心”。
敢作为,铁班子
绘制发展 “蓝图美”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核心在人。只有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敢闯敢干的‘铁班子’,才能为村庄发展掌舵领航、擘画蓝图。”这是马荣军始终坚守的信念。作为西马家庄村发展的 “主心骨”,他深知,班子强则村庄兴,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始终把建强村 “两委”班子、筑牢党组织战斗堡垒作为首要任务,以清廉为本、实干为要,带领班子成员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为村庄发展绘制了一幅宏伟的 “振兴蓝图”。
在班子建设上,马荣军坚持 “党建引领、清廉立身”,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村 “两委”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制度、“三务”公开制度,将村级事务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村里的重大决策、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等事项,均通过 “四议两公开”程序集体研究决定,全程接受村民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马荣军常对班子成员说:“我们是村民选出来的带头人,要对得起村民的信任,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每一件事都要办得明明白白。”在他的带动下,村 “两委”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形成了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干事创业氛围,成为了村民信得过、靠得住的 “铁班子”。
在党组织建设方面,西马家庄村严格落实 “三会一课等制度,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乡村振兴政策法规和实用技术,不断提升党员的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开展 “党员亮身份、承诺践诺”活动,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让党员在村庄治理、环境整治、民生服务等工作中冲锋在前、争当先锋。党员骨干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带动村民积极参与村庄建设,让村党支部成为了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面对旧村改造后村民观念滞后、生活习惯难以转变等难题,马荣军带领村 “两委”班子直面问题、敢闯敢试,创新性地提出了 “自治推进精致、精致实现善治”的治理思路,成立全县第一个村级物业公司,搭建村民协商议事平台,将党建工作与村庄发展、民生改善深度融合,为西马家庄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制度保障。
抓财路,壮实力
智慧启动 “产业美”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基,增收是关键。马荣军深知,只有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庄有 “钱袋子”,才能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才能让乡村振兴之路走得更稳、更远。西马家庄村地处城关街道城西片区,区位优势明显,旧村改造后闲置资源增多,马荣军带领村 “两委”班子立足本村实际,盘活闲置资产,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以智慧化、多元化的产业发展路径,激活了乡村振兴的 “经济引擎”。
2015 年,西马家庄村在全县率先成立了新马物业有限公司,这是当时全县第一个拥有物业公司的村集体。马荣军带领村 “两委”班子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 “物业进村、公益服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产业发展之路。物业公司不仅负责小区的环境卫生、安保巡逻、设施维护等日常管理工作,还通过提供多元化服务拓展增收渠道,为村民提供家政服务、房屋租赁中介、代收代缴等便民服务,既提升了小区管理服务水平,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为实现产业智慧化发展,物业公司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小区安装近百个摄像头,实现监控无缝隙全覆盖,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投资购买 “智能车辆读码器”,对小区车辆实行规范化管理,提升停车效率;针对电动车充电难题,规划建设 4 个不同大小的电动车停车棚,可同时容纳 600 余辆电动车,配备平价充电口,提供电卡充电、扫码充电等多种方式,满足不同群体的使用需求。智能化设施的投入与应用,不仅提升了物业公司的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也增强了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让产业发展更具 “智慧美”。
此外,马荣军带领村 “两委”班子盘活旧村改造后的闲置资产,通过合理规划、对外出租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依托小区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区位优势,吸引周边商户入驻,带动餐饮、零售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了 “物业主导、多元增收”的产业发展格局。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文化繁荣等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让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共参与,讲自治
和谐收获 “治理美”
“村庄治理不是村干部的‘独角戏’,而是全体村民的‘大合唱’。只有让村民真正成为村庄治理的主人,才能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实现和谐善治。”马荣军始终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村民自治为核心,创新治理模式,搭建参与平台,让村民从 “旁观者”变为 “参与者”,从 “要我遵守”变为 “我要遵守”,收获了乡村治理的 “和谐美”。
在马荣军的倡导下,西马家庄村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规民约,制定了不准在户外晾晒衣物、不准乱摆乱放、不准乱采乱摘花卉苗木、不准在规定区域外燃烧纸钱燃放爆竹等 “十不准”条例,让村民有规可循、有矩可依。为确保村规民约落到实处,村 “两委”干部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同时成立监督小组,对违反村规民约的行为进行劝导教育,凡违反规定的直接取消文明户评选资格,引导村民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为破解村庄治理难题,马荣军带领村 “两委”班子创新协商议事模式,将村民协商议事 “室内”搬到 “室外”,从 “村委会”延伸到 “家门口”。在党建主题公园内打造议事亭,让环境优美的议事亭成为村民 “愿意来、坐得住、拉家常、话治理”的 “打卡点”。无论是电动车上楼、车辆停放管理等民生难题,还是小区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事项,村 “两委”都会组织村民在议事亭里充分讨论、广泛征求意见,让村民的意见建议成为村庄治理的重要依据。“为了解决电动车上楼的问题,我们广泛听取村民意见,规划建设了电动车停车棚,共同商量出来的方案,自然会得到大家的支持。”马荣军介绍说。
针对个别村民不遵守物业管理、乱扔乱倒等问题,马荣军带领村 “两委”干部采取 “一对一包靠”的方式,特殊时段全天蹲守、全程跟踪,“逼”着群众养成好习惯;对于部分坚持用柴炉烧水的村民,村干部们分早中晚三次亲自上门送水,用真情实意感化村民,让村民主动处理掉柴炉和柴火。这种 “严管与厚爱结合、约束与引导并重”的治理方式,让村民感受到了村干部的真心实意,也自觉参与到村庄治理中来,形成了 “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和谐治理新格局。如今的西马家庄村,村民参与村庄事务的积极性大幅提高,邻里矛盾大幅减少,村庄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上档次,谋和美
精心建设 “环境美”
“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的‘脸面’,也是村民幸福指数的‘晴雨表’。我们要让村民住上敞亮的楼房,更要让村民享受到优美的环境,打造‘花园式’的幸福家园。”马荣军始终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 “谋和美、上档次”的理念,精心规划、精细建设,让西马家庄村实现了从 “旧村落”到 “美小区”的华丽蝶变。
在小区规划建设上,西马家庄村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实现了建筑布局整齐划一、小区道路干净整洁、景观绿化错落有致、设施配套细致完善。村里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绿化美化建设,按照 “乔灌草合理搭配、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原则,种植了各类绿植花卉,清溪照影、木桥流水与绿植交相辉映,漫步其中仿佛置身江南美景之中。同时,村里对小区道路进行硬化、亮化,安装了路灯、监控等设施,保障村民出行安全;完善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安排专人负责环境卫生清扫,确保小区环境干净整洁。
为解决车辆停放难题,西马家庄村在原有车库、车位的基础上,建设了公共停车场,对小区内居民车辆停放实行高标准、严要求,物业人员及时劝导不规范停车行为,对屡教不改的住户进行说服教育并要求写出承诺书;在小区外建立临时停车场,外来人员车辆一律不准进入小区,确保小区道路畅通有序。如今的西马家庄村,车辆停放整齐有序,道路宽敞畅通,彻底改变了过去 “停车难、乱停车”的现象。
为提升小区环境品质,马荣军带领村 “两委”班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村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的好去处;打造党史文化长廊和党建主题公园,让党建文化融入生活圈;规划建设电动车停车棚,解决了电动车充电难题。同时,物业公司加强日常环境维护,定期对小区绿化进行修剪养护,对公共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及时清理垃圾杂物,让小区环境始终保持干净整洁、优美宜人。如今的西马家庄村,景色如画、环境优美,既为村民提供了现代化便捷的居住环境,又保留了原有的 “乡土气息”,吸引了周边群众前来落户,常住居民由原先的 216 户增加到了现在的 578 户。
讲道德,传文明
新标吹来 “村风美”
“村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只有让文明新风浸润人心,才能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内涵’。”马荣军始终重视村风文明建设,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通过宣传引导、榜样带动、活动引领等方式,让文明新风在西马家庄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吹来阵阵 “村风美”。
西马家庄村充分利用党史文化长廊、宣传栏、微信群等阵地,广泛宣传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新风尚等内容,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明熏陶、提升道德素养。党史文化长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再现了党的百年光辉奋斗历程,不仅让村民了解党的历史,更激发了村民的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宣传栏定期更新文明创建知识、先进典型事迹等内容,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西马家庄村广泛开展 “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最美村民”等评选活动,通过村民推荐、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环节,挖掘出一批孝老爱亲、邻里和睦、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先进个人和家庭。村里通过宣传栏、微信群等方式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让村民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在全村形成了 “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针对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西马家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相关章程,积极引导村民简办婚丧嫁娶事宜,倡导文明节俭的新风尚。村 “两委”干部带头移风易俗,为村民树立榜样,同时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引导村民转变观念,摒弃陈规陋习,减轻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如今的西马家庄村,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和睦相处,村民之间团结友爱、文明有礼,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得到有效遏制,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提品位,育精神
惠民开局 “文化美”
“文化是乡村的精神纽带,文化繁荣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我们要让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乡村振兴更有温度、更有内涵。”马荣军始终坚持 “文化惠民、文化乐民”的理念,不断完善文化设施、丰富文化活动、培育文化氛围,以文化建设培育村民精神、提升生活品位,实现了惠民开局的 “文化美”。
在文化阵地建设方面,西马家庄村加大投入力度,建设了村文化广场、党史文化长廊、党建主题公园等多个文化阵地。村文化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音响设备等设施,成为村民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艺演出的重要场所;党史文化长廊不仅是宣传党的历史的重要窗口,更是村民学习党史、感悟初心的教育基地;党建主题公园将党建文化与休闲娱乐相结合,让村民在休闲散步的同时接受党建文化熏陶,提升文化素养。
为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马荣军带领村 “两委”班子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盛宴。村里组织开展广场舞比赛、文艺汇演、趣味运动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参与;结合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包饺子、包粽子、赏月话团圆等民俗活动,让村民在参与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进邻里感情。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更增强了村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此外,西马家庄村注重文化氛围的培育,通过打造 “花园式”的居住环境、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宣传先进典型事迹等方式,让文化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村民在优美的环境中生活,在丰富的活动中交流,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文化素养不断提升。如今的西马家庄村,不仅有优美的环境、完善的设施,更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从曾经的普通村落,到如今的 “环境美、治理优、村风正、文化兴”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西马家庄村的蜕变,是马荣军带领村 “两委”班子以党建为定向、以清廉为根基、以实干为路径的生动实践,更是全体村民同心同德、共同奋斗的结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马荣军将继续带领西马家庄村 “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以更执着的干劲、更坚实的步伐,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壮大集体经济、完善治理体系、优化人居环境、培育文明新风、繁荣乡村文化,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 “西马家庄样板”,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让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在西马家庄村徐徐展开。
山东省临朐县城关街道西马家庄村“两委”班子瞄准乡村振兴新高度,全力拼搏,融汇百姓对生活的期望与难点,全力解决,聚焦提高百姓幸福指数的关键,全力提升。时间驻足,美丽记忆再聚焦:这个村绘出的新画卷,闪烁着一个时代的新构思、新色彩、新亮点、新美感。(文/临兴讯 鲁闻 義君 马立博 于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