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她,用爱谱写一曲亲情赞歌
鲁网12月29日讯 王庆连,女,1967年11月出生。她是大庄镇西太阳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的勤劳令人钦佩,她的顽强令人赞叹!尽管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在平凡的事迹中却透着点点感动,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她处处率先垂范,想大家之所想,急大家之所急。答应邻居的事情她都努力做到,看到谁要帮忙,就主动去帮忙。前年,邻居家王老太和2周岁的孙子在玩乘凉,小孙子不慎摔倒,正好倒在一块石头上,把头碰破了,血流不止。王老太慌忙叫王庆连帮忙送医院,王庆连立马骑着电动三轮,把孩子及时送到镇卫生院,进行了及时救治。过后,邻居家买上东西到她家感谢 ,王庆连婉言谢绝,她和邻居说:“这都是应该做的,谁家没有个困难事。”
王庆连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的教育熏陶下,自幼就善解人意、尊老爱幼、不怕吃苦。从结婚以来,婆媳关系一直很融洽。婚后和老人一直没有分开,婆婆一直身体不好,她一直待在公婆身边。2000年1月,婆婆查出得了癌症,她更是对婆婆无微不至地照顾,从不言弃。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老人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她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饭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后出去做会儿事,晚上要收拾家务到很晚才休息,她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毫无怨言,没有抱怨。婆婆大小便不方便,便放了一个便桶在墙角,每天一次清洗;婆婆洗澡及时备好衣物、洗澡水;吃喝拉撒无一不安排得妥妥当当。在王庆连的精心照料下,婆婆活得很开心,虽然得了癌症但她每天精神很好,身上干干净净。2001年底,她婆婆因病去世。老人去世前说:“我能活到现在,多亏了有一个好媳妇啊。”
天有不测风云。婆婆刚去世,2005年娘家母亲因为冠心病离开了人世,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王庆连娘家有个智障二哥,只有婴儿般的智力,常常在院子里一站就是一整天,不懂得要食物,即使饿上三天也不言语;没人看管的时候总是四处游荡,自理都成问题。“他几乎不主动跟人说话,即使我跟他说话,他也是嗯嗯地回答,他喜欢跟狗、牛对话,而且他一听到外面有车声,就跑出去看,一看就是半天。”王庆连说,哥哥穿衣还不知正反、不知冷暖。2010年对王庆连来说,是又一个晴天霹雳。五年后卧床多年的父亲也因脑血栓撒手人寰,大哥又身在遥远的青海省,照顾二哥的担子就落到了王庆连那并不宽阔的肩膀上,从那天起王庆连晚上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父亲弥留之际吃力地说:“闺女,爹这一辈子没什么本事,只留下了你哥哥这个累赘。”王庆连在接下“要照顾好你二哥!”这句话时,她曾经狠狠地哭过。此后,赚钱养家,为二哥洗衣、做饭、洗澡,日子就一天天过去了。王庆连根本没有时间外出工作,早些年父亲还在世时,王庆连还会外出谋一份工作,赚点钱补贴家用。父亲去世后,兄弟的生活起居一天都离不开她,也因此拒绝了村里介绍的工作,家里的生活很拮据;二哥还总是像婴儿一样摆弄东西:把被子拆开、把被单团到地上,甚至把大便当泥巴玩,之前也曾经有热心人来帮助王庆连,可以一看到污秽满身的二哥,待不上一天就走了。没有人帮忙,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来做,于是,洗洗涮涮,成了王庆连每天必做的功课。在无数个这样的日子里,她每天要给哥哥换好几次尿布,擦洗身子,把哥哥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是她从来没有抱怨过,因为她深深明白抱怨没有用,一切要靠自己。也曾有人劝她,让她把这个痴呆的哥哥扔走。她这样说道:“不行的,答应父亲的事我一定要做到。” 或许对于一个年近半百的女人来说,全部的寄托都在照顾一个痴呆患者,生活似乎会陷入无尽的迷惘。但对王庆连来说,这样的状况却是常态。是“哥哥”这个词、是父亲的临终遗愿,一句承诺让她坚持了25年,并且还将继续坚持下去。没有排场的婚礼,没有奢华的嫁妆,王庆连与心上人喜结良缘。新婚之夜,她依然给哥哥喂药、盖被子、端尿盆。次年,她有了第一个孩子,她经常一手抱着孩子,一手给哥哥喂饭,每次都累得筋疲力尽。对此,王庆连总是说:“既然遇上这些事了,那就要坦然面对,人这一辈子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只要自己该做的都做了,就决不后悔。”难能可贵的是,王庆连在二十多年坚持不懈照顾哥哥的同时,自己的两个女儿都长大了,大女儿去年已经出嫁了,二女儿上学也很努力,家里虽然过的不富裕,但也其乐融融。
每每说起王庆连,村里的乡亲们都要点头竖拇指,他们纷纷表示:“照顾一两天并不是什么难事,可这么多年如一日的细心照顾,真是难能可贵啊。”其实王庆连虽然对此事低调,从不张扬,但他的事迹经街坊邻居的反映,早就传遍了十里八乡。王庆连,成为了邻里乡亲们的榜样人物,这样有正能量的妇女,无论出现什么困难,她都坚强的笑着面对,就是这样一颗善良的心,无处不在的感染着身边的群众。村里的妇女们喜欢聚在一起聊天,大家有啥想不开的事,跟王庆连说一说,她都会开导她们,引导大家积极向上,阳光的心态、真诚的行动给全村带来的一种无形的正能量。当谈到未来的生活时,王庆连只是简单地说道,“不是我照顾谁照顾呢?兄弟只有这一世,没有第二世。我会一直守着他到老。”就是这样的爱心、仁心、诚心、责任心温暖着家庭,感动着村民,传递着爱的接力!(通讯员 刘成新 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