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注入青春力量!贵州大学“博士村长”社会实践队深入溪北街道调研
为深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政策,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贵州大学“博士村长”社会实践队近日走进贵阳市溪北街道,围绕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开展专题调研与实践活动。据悉,溪北街道现有未成年人8900余人(含户籍及流动人员),其中留守儿童2人、孤儿3人、重度残疾3-4人、困难处境未成年人45人。在街道党工委的统筹下,相关关爱政策已落实到位,而“博士村长”团队的加入,进一步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注入了青春活力。
实践队抵达溪北街道后,迅速与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专班对接,深入了解特殊群体的基本情况。针对留守儿童、孤儿、困难处境未成年人等群体,团队协助街道梳理关爱政策落实情况,通过入户走访、数据分析等方式,确保每一名特殊未成年人都能享受到生活补贴、教育帮扶等政策红利。溪北街道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强调未成年人,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小朋友的‘五防’意识,提高他们对危险的判别力。”
实地调研破难题,聚焦民生办实事
在石坂井村儿童上学情况调研中,实践队发现该村虽有通勤公交保障,但部分学生仍需花费较长时间往返学校。此外,村内缺乏适合未成年人的运动设施,影响了孩子们的课余活动质量。队员们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详细记录村民诉求,并结合专业知识提出建议:一方面呼吁优化公交线路,另一方面建议整合村内资源,利用闲置场地建设小型运动场所。
“五防”教育强意识,筑牢安全防护墙
为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博士村长”实践队在街道小学开展了“五防”(防性侵、防溺水、防火灾、防校园欺凌、防网络沉迷)主题的教育活动。队员们以情景模拟、案例讲解、互动问答等形式,向孩子们传授实用的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在防性侵教育中,队员通过卡通漫画和角色扮演,引导孩子们认识身体界限;在防溺水宣传中,队员演示了自救与呼救的正确方法。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赢得了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贵州大学“博士村长”社会实践队此次调研,既是对溪北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深度观察,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青年视角的建议:
数据赋能:建议建立动态监测系统,提升特殊儿童帮扶效率;
家校协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庭参与,形成干预合力;
资源下沉:推动乡村儿童服务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安全教育:创新宣传形式,筑牢儿童自我保护意识。
未来,“博士村长”团队将持续跟踪溪北街道儿童成长问题,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政策举措,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贡献高校智慧。(聂卫东 李虹霖 普尧 徐天宇 罗鸿杰 黄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