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汇古今 艺贯中西 王子彬艺术成果推介会在京举行
2025年4月24日上午,“王子彬艺术成果学术研讨会暨创作成果推介会”在桃源美术馆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鸿兴书画院主办,集中展示了当代著名艺术家王子彬十余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与艺术创作成就。
作为活动核心内容,主办方特别设置“学术文献长廊”,系统陈列了王子彬自2015年至今出版的2部专著及发表的8篇重要学术论文。其中,2015年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王子彬油画艺术探索》(2015年3月出版CIP核字2015第078912号)作为其早期理论结晶,系统梳理了西方油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美学的融合路径;2021年天津美术出版社推出的《国画山水技法解析》(2021年8月出版CIP核字2021第145632号)则展现了作者对传统笔墨语言的现代转化思考。
在期刊成果展示区,《中国书画》2016年第5期发表的《国画花鸟的意境营造》2016年5月(CN11-5021/J)与《美术大观》2016年第8期《油画中的光影魅力探究》2016年8月(CN21-1173/J)形成跨越媒材的理论对话,体现了研究者“以中为本,以西为镜”的学术视野。2020年《艺术评论》总第180期《从传统到现代:国画人物的创新之路》2020年10月(CN11-5168/J)一文,更被学界视为当代人物画转型的重要理论参照。
推介会现场,中国当代书画家、教育家崔绪先在主题发言中指出:“王子彬的学术轨迹具有清晰的演进脉络——从2015-2016年的技法体系建构,到2020年前后的创新方法论探索,直至近三年在《美术观察》《中国艺术》等核心期刊发表的系列跨界研究,完整呈现了‘传统出新’的学术理路。”尤其《油画笔触的情感表达》(《美术观察》总第270期2023年2月刊号:CN11-3665/J)与《论西方油画技法对当代国画创作的影响》(《中国艺术》总第80期2023年4月刊号:CN11-5171/J)两篇论文,被与会专家誉为打通中西艺术壁垒的理论突破。
在创作实践层面,王子彬近年发表于《美术界》《艺术市场》等刊物的研究成果引发热议。《国画写意精神在现代油画创作中的融合实践》(《美术界》总第380期2023年5月刊号:CN45-1048/J)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提出“以书入画、以线造型”的跨界方法论;而《在传统与创新间寻找平衡》一文(《艺术市场》第12期|总第450期2023年6月刊号:CN11-4804/J),以其代表作《墨韵山水》《重彩花卉》为样本,实证了理论研究的可操作性。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苏文锁评价:“这种‘知行合一’的研究模式,为艺术创新提供了可复制的学术范式。”
值得注意的是,王子彬在工笔画领域的研究同样卓有建树。《艺术教育》2023年第16期刊号:CN11-1192/J《浅谈工笔花鸟画的色彩运用》《艺术教育》2024年第3期CN11-2403/J《花鸟画的笔法运用》《美术界》2024年5月刊《现代油画创作》(总第270期2024年5月刊号:CN45-1054/J)等从教学实践角度,构建起传统矿物色与当代色彩心理学的应用框架。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客座教授卢鸿钢指出:“这些发表于CN11-1192/J等权威刊物的成果,既保持了学术深度,又具备教学传播价值,体现出学者型艺术家的双重担当。”
推介会特设的“学术时间轴”装置艺术,以可视化方式呈现了王子彬十年研究历程:从2015年专著出版开启学术生涯,经历2016年双刊并发的突破期,在2020年确立创新理论体系,至2023-2024年形成每月都有新成果问世的创作高峰。这种持续性的学术产出,在艺术理论界实属难得。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林伟权在闭幕致辞中强调:“王子彬的学术实践具有三重当代价值:其一,构建了中西绘画语汇的转换通道;其二,探索出传统艺术现代转化的可行路径;其三,创立了理论实践相互滋养的研究范式。这些成果对于推动新时代美术创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据悉,本次推介会吸引了来自全国30余所美术院校、艺术研究院所的200余位专家学者。活动现场同步启动了“王子彬艺术文献数字馆”建设计划,未来将通过VR技术全景呈现其学术成果。正如中国刀画家协会主席兼秘书长张维昌所言:“这次活动不仅是个人成果展示,更是新时代中国美术理论建设的重要事件,标志着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深度融合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