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从遇见你——山师附小二(10)中队开展汉字文化赏析课

2025-07-04 15:47:29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6月30日,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志愿者为山师附小二(10)带来了一场汉字赏析专题讲座。本次活动以“溯源文字演变 感悟汉字之美”为主题,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与互动,带领同学们领略汉字独特的形体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讲解从汉字的源头——甲骨文开始。同学们了解到,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体系,多镌刻于龟甲兽骨之上,主要用于殷商王室占卜记事。生动有趣的“猜字游戏”环节,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甲骨文象形、表意的造字特点。志愿者们又通过图片介绍了金文的特点,同学们仿佛看到了金文铸刻在青铜礼器、乐器和货币上的情景,体会到其庄严古朴的韵味。接下来,志愿者们清晰地梳理了篆书——隶书——楷书的主要演变脉络,同学们对汉字的“前世今生”有了初步的系统认知。志愿者以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集序》为经典范例,尤其引导同学们细赏了其中21个形态各异、意趣盎然的“之”字。引发了同学们阵阵赞叹。

  课堂精心设计了互动实践环节。在“汉字小侦探”游戏中,同学们化身为小小文字学家,踊跃辨认图片中的甲骨文,课堂瞬间成为探索发现的乐园。

  讲座尾声,将视野从课堂延伸至广阔天地。一幅幅碑刻、摩崖石刻等书法艺术作品展示,结合现场字形讲解,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汉字艺术早已融入山水之间,是鲜活的生活美学和文化遗产。

  课堂的“压轴戏”特别聚焦“齐鲁”二字。从浑厚的金文,到规整的篆书、隶书,再到端庄的楷书、灵动的行书,直至简逸奔放的草书形态逐一呈现,生动展现了这两个承载厚重历史文化的汉字在漫长岁月中的形态变迁,为此次汉字文化之旅画上了一个精彩的句号。

  本次讲座不仅增进了同学们对汉字知识的了解,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热爱汉字、传承文化的种子。

责任编辑:肖飞
新闻关键词:山师附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