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柑橘产业 传承红色基因——华中农大工学院赴咸宁实践

2025-07-14 13:29:4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7月5日至11日,在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李善军教授的全程指导下,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赴咸宁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8人共赴咸宁,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田间调研、人物专访、工厂实践与红色教育等形式,锤炼专业技能、厚植乡土情怀,为助力咸宁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青春智慧与力量。

  家庭农场创办者采访:倾听故事,汲取经验

  团队奔赴崇阳县青山镇吴城村三组的隽青农场,专访负责人程艳。这位 1987 年出生的“新农人”,大学毕业后辗转多地打工,2014 年毅然回乡创业。彼时,村里耕作方式传统低效,大量土地抛荒,程艳决心改变现状。她四处筹措资金,购置大型农耕设备,流转土地,开启规模化经营之路。

  在程艳的努力下,如今的隽青农场年产值超千万元,形成生态香米区、水果玉米区、林果药材区、时鲜蔬菜区等多个功能区。程艳提及,科技与政策是农场发展的两大支柱。她邀请到中国首席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等专家指导,成功引种超甜水果玉米等优质品种,还借助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购置耕整机、旋耕机、收割机等设备。队员们详细记录农场发展模式、农机投入产出数据,为后续进一步优化农机积累了丰富素材。

实践团对新农人程艳进行采访

  名人故居参观:传承精神,砥砺初心

  实践间隙,团队先后前往王佛炳烈士故居和王世杰故居,接受红色教育与历史文化熏陶。王佛炳烈士故居位于青山镇华陂村双圳口王家,为清代早期建筑,一进三重,建筑面积约 1190 平方米。王佛炳烈士曾任中共崇阳县委书记,在短暂的29年人生中,为革命事业矢志不渝、英勇奋斗。队员们聆听烈士事迹,被其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情怀深深打动。

  王世杰故居坐落在白霓镇回头岭村,建于清代,一进三重,有大小房屋二十余间,面积约500平方米。王世杰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后留学英法,回国后在教育、政治、外交等领域成就斐然,曾任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教育部长等职。队员们漫步其中,了解王世杰的生平事迹,感受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这些参观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更要传承先辈们的家国情怀与奋斗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

队员们参观王佛炳故居

  农机工厂调研:产学研结合,探索创新路径

  实践最后一站,团队走进武汉励耕果园机械有限公司。在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正在组装针对南方丘陵地形设计的小型柑橘采摘机。“这款设备通过机械臂仿生设计,可减少果实损伤率,目前已在多个合作社试点。”企业技术总监向队员们介绍。

  队员们结合专业所长,就设备能耗优化、操作界面简化等问题与工程师展开讨论。李善军教授表示,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能让农机研发更贴近农业生产实际需求,此次参观为后续产学研项目对接奠定了基础。

队员们调研农机装备

  一周的实践虽短,却让队员们收获颇丰。正如团队队长张乐妍所说:“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从红色教育基地到现代农业典范,我们看到了农业现代化的蓬勃生机,也深知青年一代肩负的责任。未来,我们将带着实践中的思考继续深耕专业,为农业强国建设注入青春动能。”(杜雅洁 秦子轶)

责任编辑:李 震
新闻关键词:咸宁实践队员柑橘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