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曲园纸墨传情 一纸校报共系同心
2025年的金秋,曲阜师范大学即将迎来七十载华诞。七十载春秋流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的校训如同不灭的火种,在一代代曲园人心中薪火相传。值此盛典将至之际,学校“承古出新意,载道续文明”实践队于曲阜校区校友之家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志愿服务 —— 折叠校庆特刊校报、书写致校友信函,将这份承载着七十年峥嵘岁月的纸墨之礼,遥寄往海内外每一位校友手中。
成捆的校庆特刊校报码放如小山,仿佛一座座浓缩着校史的丰碑;淡褐色的牛皮信封堆成整齐的方阵,静默中透着对远方校友的殷切期盼。空气中弥漫着油墨与纸张交织的清香,那是时光沉淀的味道,是七十年风雨兼程中积累的文化底蕴,轻轻吸入,便能感受到曲园岁月的厚重与绵长。实践队队员们身着统一的志愿者马甲,当指尖轻触校报的瞬间,仿佛与学校七十年的脉搏产生了共振,每一次呼吸都与曲园的历史同频。
折叠校报的环节,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队员们将展开的报纸轻轻对折,拇指沿着中缝反复按压,直到折痕如刀刻般清晰,简单的动作却蕴含着对历史的敬畏。队员们在折叠的过程中,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亲眼见证了曲园从青涩走向成熟的每一个瞬间:每一张校报都并非普通的纸张,它不仅是七十年校史的缩影,更是无数曲园人青春记忆的载体。校报的版面上,有建校初期师生们在简陋教室里求知若渴的身影,有改革开放后校园里蓬勃发展的崭新面貌,有新世纪以来学科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还有那些在各个领域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校友风采。
信函书写区的氛围则更显温情。米黄色的信笺上,“致亲爱的曲园校友”几个字温润如玉,仿佛带着母校的体温,下方的留白处等待着队员们写下最真挚的心里话。队员们字迹或娟秀或刚劲,每一笔都饱含着对校友的敬意与思念。队员们写下校园里如今的新变化,那栋新建的图书馆如何成为学子们的精神家园,那片扩建的运动场上每天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队员们也写下对校友的问候,不知远方的您是否还记得当年教室里的琅琅书声,是否还怀念食堂里那道熟悉的家常菜……这些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最动人的力量,因为它们连接着两代曲园人的心,让相隔千里的情谊在笔墨间流淌。
暮色渐浓,最后一袋邮件被稳妥安放。队员们望着邮车驶离的方向,发现彼此的指尖都沾着淡淡的油墨痕迹,这是队员们与曲园历史紧密相连的见证。一封校报,不仅是学校发展历程的记录者,更是曲园人精神传承的载体。它让老校友们重温当年的青春岁月,感受到母校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让在校学子们更加了解学校的历史,增强对母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它像一条无形的线,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曲园人紧紧联系在一起,让这份跨越时空的情谊愈发深厚。
本次志愿服务,让校庆特刊校报与信函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那些即将跨越山海的邮件,会告诉每一位校友:七十年的曲园,依然是那个能安放理想与回忆的地方;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曲园人,无论毕业多久,都始终被母校珍藏在时光的相册里。
对参与服务的实践队员来说,这不仅是文化传递的见证者,更成为了七十年校史的续写者。实践队员们用年轻的手掌,托举起曲园人代代相传的温情与力量,相信这份承载着深情的纸墨之礼,会带着曲园的祝福与期盼,抵达每一位校友手中,也会让曲园的故事在更多人的心中延续下去,书写出更加辉煌的未来篇章!(通讯员 张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