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务技术岗位上坚守了三十年的“老兵”——耿学俭

2025-09-26 14:03:33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在济南水务集团的加压站里,总有一个身影会出现在控制柜前,他戴着老花镜却眼神清亮,指尖划过布满线路的设备时,动作比年轻人还要熟稔。他是加压站管理部生产科的技术管理员耿学俭,一位在水务技术岗位上坚守了三十年的“老兵”。

  时间倒回1994年,刚从山东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的耿学俭,带着无线电技术专业的扎实功底,一头扎进了普利电控的筹备现场。那时的寻呼机还是主流通讯工具,耿学俭白天跟着师傅跑基站,晚上在实验室拆解设备,硬是啃下了寻呼机改频、维修、基站调试的全套技术。那些写在《现代通讯》《无线电》上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是他趴在工作台前记录的实验数据。

  2001年,当水务自动化的需求逐渐凸显,耿学俭又主动转向自动化工程领域。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2005年那个夏天,为了突破变频器配套技术,他把行军床搬到了车间,对着进口设备的电路图一点点画草图,反复测试不同负载下的变频参数。当第一台自主配套的变频软起柜成功启动,压力表指针稳定跳动的那一刻,他才发现手心的汗已经浸湿了图纸。就是这个突破,让济南水务集团彻底结束了变频器依赖外单位配套调试的历史,也让普利电控的自动化工程有了“自己的底气”。在普利电控的二十七年里,耿学俭主导或参与的近200个自动化工程,就像一颗颗钉子,牢牢钉在城市供水的技术脉络里,就像常听到的那句话:“有耿工在,设备运行我们放心。”

  2021年初,耿学俭调任加压站管理部生产科。从熟悉的电控车间到遍布城市的加压站,他带着工具箱走遍了每一座站点,冬天在零下几度的泵房里抢修冻裂的线路,夏天蹲在闷热的设备间排查故障,手里的万用表用了十几年,表笔线换了三次,却总能精准测出问题所在。同事们说,只要他到现场,再复杂的设备故障,听他分析几句就心里有底。那些年积累的近200个工程经验,早已变成耿学俭脑子里的“故障数据库”。

  更难得的是耿学俭身上那股“传帮带”的热乎劲儿。年轻人跟着他学修设备,他从不会直接说答案,而是拿着图纸让对方先画线路图:“你看这根线接错了会怎样?咱们现场试试就知道。”他抽屉里总放着几本手写的笔记,里面记着不同型号设备的维修窍门,谁需要就直接拿去复印。2024年集团青年技术比武前,他特意改造了一台恒压供水控制柜当考试道具,给各部门选手讲操作要点时,连按钮的按压力度都细细叮嘱;作为加压站团队的总指导,他陪着年轻选手练到深夜,手里的保温杯换了三回水,最后看着团队拿到好成绩,他比自己获奖还高兴。

  如今的耿学俭,身上的头衔早已攒了一摞:高级工程师、机电二级建造师、ABB现场工程师授权资格,还有3项实用新型专利的署名。但他最在意的,还是年轻人喊他“耿师傅”时的那声清亮。在加压站的设备间里,耿学俭依然会带着徒弟拆解控制柜,指着里面的线路说:“技术这东西,得手把手教,更得实打实练,咱们守着加压站,就是守着城市供水的‘动力心脏’,一点都马虎不得。”

  三十年从青丝到白发,从寻呼机基站到智能加压设备,耿学俭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藏着水务人最珍贵的坚守。把每一项技术做扎实,把每一份经验传下去。就像他调试过的那些设备,始终稳定运转,为城市供水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责任编辑:王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