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骨绿芯,智造未来:中建五局潍柴(烟台)新能源产业园项目建设纪实

2025-09-26 14:58:4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在烟台市福山区辽阔的土地上,一座座现代化工业厂房正拔地而起,这便是备受瞩目的中建五局潍柴(烟台)新能源产业园项目。

  作为烟台“十一五”以来最大的市外投资单体制造业项目,它不仅承载着完善烟台“大三电”领域战略布局的重任,更肩负着引领当地装备制造产业链向高端跃进、助力山东省在高端装备产业“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

  破冰:冻土之上的奠基礼

  时间拨回2024年初,寒风凛冽,空旷的工地上,挖掘机的履带碾过结冰的黄土,发出刺耳的咯吱声。

  测量员赵鹏飞裹紧棉衣,哈出的白气瞬间凝成白雾,他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空地,不禁感慨:“这地冻得可真结实啊!”

  面对中标即开工的指令,项目团队在72小时内火速集结。项目经理王翰玉的声音斩钉截铁:“工期再紧、条件再苦,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严寒是首个拦路虎。技术团队迎难而上,展开了一场精密而艰苦的“破冰行动”。

  现场勘探与临建同步推进,他们摒弃粗放,采用“一桩一勘”的超精细化勘测模式——每一根桩基位置的确定,都必须经过地质雷达扫描、深层土壤成分分析、承载力精确测算三重验证。

  临时搭建的板房里,技术研讨的声音此起彼伏。窗外是冬日的寒冷,室内是灼热的思考。当灌注桩成功浇筑完成时,如星辰棋布一般的桩基森林,成为镌刻在冻土之上、属于建设者坚韧意志的第一枚勋章,为这座“超级工厂”奠定了坚实基础。

  攻坚:钢构丛林的拔节生长

  随着基础工程稳步推进,更为艰巨的挑战接踵而至——体量大、钢构截面形式复杂、制作加工精度高的钢结构主体工程,对深化设计和加工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项目团队迎难而上,组织三家深化设计团队展开攻坚,15天奋战,完成1.3万吨钢结构的BIM模型精细化构建,精准解析28种复杂截面形式,537类节点构造。通过虚拟预拼装技术,提前发现236处管线碰撞点,将传统施工中难以避免的“错、漏、碰、缺”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了后续实体安装的精准高效。

  施工现场,钢构安装组长张师傅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全站仪显示屏。“现在位置不对,你需要再往西!”他通过对讲机指挥着高空作业。工人缓缓操作千斤顶将钢柱矫正。

  “如果发生偏差,就会影响厂房的整体稳定性。所以每一次安装前后,我们都要核查钢柱的坐标位置及垂直度,严格控制钢柱偏差,必须做到横平竖直,才能保证厂房整个工程的质量。”张师傅常这样告诫年轻工人。

  20余台汽车吊同时作业,120名焊工组成的“火焰战队” 在高空焊接。工人在高处指挥,声音在空旷的钢架间回荡,金属部件相互嵌入时发出沉实的撞击声,像一首大型交响曲,如同这厂房骨架生长的有力脉搏。

  从春寒料峭到盛夏初临,1.3万吨钢结构如钢铁巨擘,在精密吊装中拔地而起;5万平方米楼层板有序铺设,为建筑躯体搭建起坚实骨骼;6万平方米TPO(热塑性聚烯烃类)防水卷材在屋面上严丝合缝,为穹顶披上防护铠甲。从3月30日第一根钢柱巍然矗立,到6月底,历时90天,巨大的钢结构穹顶成功封顶。

  冲刺:灯火阑珊处的精密织网

  主体骨架巍然耸立,更为复杂精密的“神经系统”(电气、智能化、自动报警)和“循环系统”(给排水、暖通空调、气体动力)机电工程全面铺开,项目进入最后的“百米冲刺”阶段。

  为了确保项目按时交付业主设备进驻,项目部推行“进度分层级,责任到工人”的精细化管理——即将任务分解精确到每个单体的每一道关键工序,问题解决直插现场,各专业队伍紧密配合、快速穿插,如同精密的齿轮啮合,逐一攻克技术难点,完成任务销项。

  方寸屏幕间,模型即责任。办公室里,BIM工程师崔振海盯着复杂的管线模型。每一个部件、每一个标高数据,甚至支架棱角都牵动着他的神经,生怕一丝疏漏影响工艺设备安装。当最后一个确认键被重重敲下,产值1.2亿的机电专业工程在虚拟空间完成“华尔兹”时,“终于完成啦!”那是如释重负的喜悦,更是精益求精的勋章。

  在焊花飞溅的攻坚现场,焊工班组长老陈带领团队在钢管丛林中穿梭。“焊缝质量就是生命线!”他手持焊枪,蓝色火焰照亮他专注的脸庞。在他手中,焊条化作鱼鳞般闪亮的焊缝。数千道焊缝经无损探伤检测,合格率100%,实现了一次成优,为未来生产线安全、稳定运行构筑了坚实的根基。

  随着所有精密的“齿轮”终于完美啮合运转,配电室仪表规律跳动,水泵房水压显示平稳,载着尖端生产设备的货车缓缓驶入厂区。建设者们望着这座凝聚创新与匠心的智慧工厂,眼中满是骄傲与自豪。

  目前厂房已正式投产,预计将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带动就业1000余人。这座竣工即达产的产业园,正以其强大的产业辐射力与经济带动力,成为驱动区域发展的新引擎,书写着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保障:红色引擎驱动卓越建造

  作为山东省重大项目和烟台市重点工程,潍柴(烟台)新能源产业园项目自启动之初就承载着极高的期望。

  项目党支部深知,打造品质工程、标杆工程,离不开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先锋引领。在公司“共赢党建535”工作体系的指引下,党支部创建“聚能”党建工作法,将党建工作融入项目建设全过程,形成了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高效推进项目高质量建设,实现了五局“价值”党建在项目一线的落地见效。

  党支部聚焦施工生产中的痛点、堵点和难点,召开誓师大会凝聚共识,深入开展“党员先锋号”“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的“三号联创”活动,通过“百日攻坚”“节点倒计时”等举措,历时26天冲出正负零,顺利完成“七一”断水封顶节点,荣获烟台市重点项目“百日攻坚擂台赛”季度流动红旗,顺利完成甲方设备如期进场节点,获业主授予“优秀建设单位”荣誉称号。

  党支部创新打造“潍柴红色联盟”,以“破解难题”为核心,推出“1+N”党建联建共建模式,将党建工作的价值创造与区域市场开拓紧密结合,以良好履约收获业主持续信任,为深耕区域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高品质建设吸引了广泛关注,先后迎接区级以上各类观摩交流20余次。省市领导多次赴项目现场调研指导,对项目的建设水平、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给予高度评价,极大地提升了中建五局在山东区域的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

  朝阳初升,金色的光芒洒在潍柴(烟台)新能源产业园白色的现代化厂房上,闪耀着智慧与力量的光辉。

  从最初挖掘机在荒原上刻下的第一道印记,到如今精密如钟表般运转的生产线奏响序曲,潍柴(烟台)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承载的不仅是先进的生产力,更是国家推动能源转型、践行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夏源涓 耿丽霞)

责任编辑:李 震
新闻关键词:项目建设烟台工程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