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腹地的“钢铁粮仓”—— 莱矿:穿越历史的产城融合之路
鲁网4月26日讯 北纬36°、东经117°,有一座古老又年轻的矿山——莱芜矿业有限公司(下称莱矿),正在拔节生长。
建矿63年,矿区内的城子县、铁牛岭铁矿遗址,却把采矿历史提前到距今2000多年前的汉代。在超过一甲子的发展史中,莱矿和着祖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节奏,发挥鲁中“钢铁粮仓”的独特优势,演绎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贡献曲”。
这座位于莱芜战役发生地的革命老区矿山,曾先后隶属于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莱钢集团,现为山钢集团矿业公司参股、多元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自1958年建矿至今,莱矿累计为新中国工业发展贡献3667万吨铁矿石、铁精粉2028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22.31亿元,其创新采用的“井下近矿体顶板灰岩帷幕注浆堵水技术”,攻克了矿山与城市和谐共生的世界难题。
走进莱矿,发现老矿山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现实样本。触摸莱矿,感受矿山精神铸就钢铁史诗的发展动因。
厚重底蕴孕育钢铁雄心
这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圣地。杨广杰、徐孟光、陈廷忠、徐成法、娄元清、张延慎、朱清明……这是莱矿47位开拓者名字的一部分,这些名字,庄重、温暖。
1958年6月16日,在莱芜城北一条叫做黑峪沟的山谷中,正是这47名汉子,组成山东省冶金工业局莱芜铁矿筹建处,带着6把铁镐、24把铁锨、8个抬筐、12根扁担,冒雨在马庄工区205米平巷北明堑破土动工,揭开莱矿人艰苦创业的序幕。已探明1.7亿吨高品位铁矿资源,犹如沉睡的“聚宝盆”,开始被唤醒。
“建矿初期,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原莱矿副矿长、总工程师王宝庆回忆,“莱矿人用高粱秸、谷草搭起临时工棚,使用钢钎、铁锤、镐头、抬筐、扁担等简陋工具,依靠双手和双肩开始矿山建设。”
在漫长的生产建设过程中,莱矿人矢志不已、顽强拼搏,困境中不屈不挠、躬背而行,为矿山发展奠定基础。
百里矿山托起十里钢城。莱矿在上世纪70年代,形成马庄、赵庄、业庄、谷家台、铁铜沟和温石埠,机修厂、选矿厂的六矿二厂格局,矿区从温石埠铁矿到铁铜沟铁矿,连绵百里。
“先有莱矿,后有莱钢。因为有了莱矿的矿石资源,莱钢才落子赢牟大地。”王宝庆介绍,“作为莱钢的原料基地,莱矿在莱钢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辉煌之后,各种问题也接踵而至:随着70年代的大规模建设,使莱矿形成摊子大、人员多、效益差的现实。80年代,由于国民经济调整,建设中的谷家台铁矿和业庄铁矿转为缓建,铁铜沟铁矿和赵庄铁矿因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先后停产。莱矿的生产建设进入异常艰难时期,铁矿石年产量骤降至18.16万吨。
矿山岌岌可危,依靠矿山生存的7000多名职工怎么办?“破解困局,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矿山领导班子对时与势清醒洞察,作出对安与危的深远布局。
科技创新成为矿山的鲜明品格和不懈追求。从1992年开始,莱矿业庄铁矿探索引用“分段落矿河砂胶结充填”等充填采矿方法,不仅盘活存量资产,也为建设无公害矿山完成初期探索,使业庄铁矿形成年产15万吨原矿的生产能力,矿石回采率提高到90%以上。
为恢复赋存量最大的谷家台铁矿,莱矿人不畏艰难、孜孜以求,经过艰辛钻研,确立“不疏干、不改河、不塌陷、不搬迁、不还水”的谷家台建设“五不”方针,使这个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大水矿山恢复建设成为可能,并与1992年9月动工恢复。
攻坚克难、求变创新,不断垫高发展空间,莱矿终于迎来扭亏曙光。2002年,在她44岁之时,一举摘掉亏损多年的帽子,实现盈利800多万元。
蓄势待发的莱矿,其后于2007年完成主辅分离,改制为国有参股、多元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体制机制转换后,激活蛰伏的潜能,莱矿实现跨越式发展。2016年莱矿登上年产铁精粉百万吨的新台阶,井上井下旧貌换新颜。
2020年,莱矿生产铁矿石190.68万吨,生产铁精粉118.06万吨,实现利润3.17亿元,上缴各项税费1.99亿元,多项经济技术指标创出历史最高水平。
向历史的深处探底,到初心的来处溯源,以“诚信、敬业、自强、超越”的矿山精神始终滋养着这座矿山的生长。莱矿建设者以久久为功、坚如磐石的信念,一代接着一代干,将苍茫的荒原变为发展的热土,赓续深厚的红色基因,照亮打造百年矿山的征程。
褐色石头托起鲁中钢城
这是一座在城市地下开采的矿山。
湖山览翠、芦花飞雪,山林叠瀑、鸟语虫鸣,高耸的井塔楼和湿地公园融为一体。走在这个距离市政府不足2公里的雅鹿山公园里,你一定想象不到,脚下400米深处,是正在开凿生产的莱矿马家庄铁矿。一块块褐色的铁矿石经过采、选、加工,将被运到钢铁产线。
莱矿所属莱芜地区众山环绕,北有泰山、东有鲁山、南有徂徕山,呈一向西开口的盆形,大汶河在此流淌千年,莱矿就位于盆地东部。
“莱矿最大的资产是矿,最大的困难是水,最突出的特色是无公害开采。”莱矿董事长张龙平介绍,“我们研究实施了‘井下近矿体顶板灰岩帷幕注浆堵水’独有核心技术,不仅保护了地下水资源、把不可开采矿山资源变为可采矿山资源,并实现了地表不塌陷、村庄不搬迁、河流不改道的社会效益,展现了矿山与城市和谐共生、融合发展的美好画卷。”
昔日的莱矿也曾和众多矿山一样,在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同时,形成地表大面积塌陷、尾矿大量堆积,给属地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影响。
面向打造百年矿山的愿景,莱矿对准制约矿山发展的根本,誓要破解生存最脆弱、最大风险所在——通过攻克生产工艺技术,实现有效治水,确保本质化安全,解决矿山与城市和谐共生的世界难题。
上世纪90年起,莱矿联合东北大学、长沙矿山研究院,探索充填采矿法和坑下近顶板灰岩帷幕注浆堵水新技术,致力于研究现有资源综合开发和工业“三废”综合利用。
莱矿副总经理冯伟说:“莱矿谷家台、业庄两矿床的赋存条件不适合传统的疏干采矿,按现有的技术无法开采,因此,从1992年起,我们连续8年累计投入6个亿,逐渐探索形成一套适合莱矿地质特点的井下注浆堵水、不疏干胶结充填采矿方法——全覆盖、无缝隙立体注浆技术,成功地把大水矿山业庄铁矿从一个不可开采的矿山,变为全国著名的可开采矿山。”
“矿体上盘灰岩注浆补漏治水技术”“全尾膏体胶结充填采矿技术”——这两项莱矿研发形成的核心技术,先后在谷家台铁矿和业庄铁矿实验成功,在马庄铁矿得到推广,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莱矿特色的“无公害矿山采矿新模式”,走在了世界行业前列。
翻开《莱矿科技兴矿论文集》,书中收录了采矿、选矿、水文地质测量、机电建井建筑、环境保护、政工医疗管理,6大类别80篇科技成果。
书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空场法和崩落法采矿确立了莱矿在国内地下黑色矿山的领先地位,充填采矿走在了国内矿山的前列,井下近矿体顶板灰岩注浆堵水不疏干采矿创出一条井下大水矿山防治水工作的新路,选矿技改技措工程为经济效益的增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每一个科技进步的成果,如涓涓细流汇聚,创造着莱芜这座城的高度、浸润着这座城的温度。
携手奏响产城融合之歌
这是一方湖山览翠、职工幸福的和谐家园。春夏之交,来到莱矿矿区,处处皆美景。马庄铁矿之上,胜利公园、雅鹿山公园里,松林阵阵、净水潺潺;选矿厂循环水的水池内,鱼儿欢跃嬉戏忙;郁郁葱葱的矿区路旁,竖立的空气检测器上显示PM2.5排放为0。绿色发展理念浸润着这座矿山的“颜值”和“气质”,“无尾矿、无废渣、无废水”及“水源不污染、地表不塌陷、村庄不搬迁、河流不改道”的莱矿无公害开采模式,为全国同类企业环境保护及生态平衡提供了典范。
2012年4月,莱矿被国土资源部授予“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优秀矿山企业”,莱矿所属的马庄铁矿被授予国家级“绿色矿山企业”、谷家台铁矿被授予山东省“绿色矿山企业”。
如果说绿色矿山建设改变的是莱矿的“容颜”,那么智能矿山建设改变的则是矿山的“内核”。莱矿谷家台铁矿依托万兆环网、工业云中心、UWB精确定位系统等先进信息化技术,实现高精度人员定位,智能设备集中控制,灾害超前预警和可视化综合展示,对工作面人、机、环无盲区综合在线监控,全面提升了矿井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矿山日新月异的发展,不仅反哺地方区域经济,更让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
2011年底,莱矿提出“技术革新、设备更新、管理创新”发展战略。引进瑞典阿特拉斯大型凿岩设备应用于井下,先后招录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取代综采一线职工,各项管理举措陆续出台实施。
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孟杰,是莱矿招录的第一批技术工人。“我是2009年入职的,入职就在井下工作,那时的巷道只有不到2米高,巷道内的生产材料运输全靠人工搬运,50斤的水泥,有时我要扛着走完500多米的折返斜坡。”孟杰扶了扶眼镜、笑着回忆,“现在,矿山大变样了,巷道4米多高、5米多宽,我们都能开着汽车下井,生产早已实现机械化、智能化。”他也于去年初,晋升为谷家台铁矿掘进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
与孟杰一同晋升为综采大队队长的张超,是2011年成为矿山人的。工作十年间,伴随着莱矿的跨越式发展,张超的收入也同步增长了13倍。凭着良好的收入,他在城里安了家,过上了有房有车的幸福生活。张超说:“我们对矿山人的身份有很深的认同感、自豪感,很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这样幸福也可以传递。“莱矿为我们修了这座桥,雨季,我们再也不用涉水过河了。”谷家台铁矿紧邻的时方下村民老王说的是2020年,莱矿出资400万,在他们村的嘶马河上,修建一座桥梁,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
岁月沉淀,光阴馈赠。如今的莱矿,机制活、产业优、职工富、生态美相得益彰,让人不由得“多看几眼”,甚至禁不住“高看几眼”。
“我们要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秉承安全发展、绿色发展、智能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向着百年矿山的目标接续奋斗。”莱矿董事长张龙平谋划着更高远的未来。(通讯员 党浅 贺明峰)
- 山钢集团日照公司获“省级绿色工厂”称号2021-08-30
- 山钢北极用钢板研发实现新突破2021-07-26
- 用心学党史 用情解难题 山钢集团让党史学习教育更有温度2021-07-12
- “碳”索未来——山钢集团勾勒绿色发展新画卷2021-06-16
- 山钢集团济钢离退部党委 强服务当好“娘家人” 办实事点滴暖人心2021-06-10
- 山钢新型内门架J型钢填补国内外空白2021-06-09
- 全力打造山钢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2021-06-07
- 山钢集团济钢用心办实事 扩大职工“幸福圈”2021-06-04
- 山钢集团日照公司党委聚焦办实事 着力解难题2021-06-04
- 山钢集团日照公司交付首批9Ni钢订单202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