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理工学院:坚守育人初心,汇聚创新发展的正能量

2020-12-29 09:4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2月29日讯 2020年即将结束,这个不平凡的庚子年注定会被铭记。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与参与者,齐鲁理工人坚守岗位,扛牢疫情防控重大政治责任,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初心,汇聚起创新发展的正能量。 

  疫情防控线上教学双创佳绩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齐鲁理工学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决策部署,牢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为师生创造了安全的校园环境。大年初一,学校就成立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紧急启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迅即开展师生健康摸排,严格校门出入管理,储备防控急需物资,建设隔离区,制定应急预案,开展防控宣传教育培训演练,形成全校联动、联防、联治的防控工作机制。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驻地政府的肯定,被作为样板在各学校进行推广学习。学校也被评为“山东省高校后勤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 

  抓疫情防控,教学质量同样不能放松。学校按照“延期开学、如期开课、多种形式、保证质量”的原则,从1月26日开始全面启动线上教学准备,整合全校力量,落实“一平台二条线三预案线上教学组织模式”,全部线上教学课程以泛雅网络课程建设为主线,以应用优质慕课为辅助,统一标准加强建设;每次课针对每个教学环节均准备三套预案,在线上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管理、教学平台保障、师生培训等方面精心部署、尽心准备,让每一位同学在疫情防控时期都能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中来,在教育部组织的线上教学满意度调查中,学生对线上教学的满意度达到95% 

  一流建设稳步推进 

  学校响应教育部“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的号召,全面对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双万计划”,加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力度,积极推进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自动化、贸易经济、书法学等6个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部被推荐参加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评选。在课程建设方面,积极推动信息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测量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齐鲁文化精神》等11门课程被山东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师资建设工程硕果累累 

  为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学校创新实施“六大师资建设工程”,制定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计划,鼓励青年教师钻研教法、学法,积极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在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学校青年教师获得工科组一等奖,理科组二等奖;在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组织的“疫情防控期间优秀共享课程与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学校教师省级教改立项6项,内容涉及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课程思政、专业集群建设等方方面面。 

  学科科研工作实现新突破 

  学校坚持实施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创新平台建设。先后获批“山东省土木工程检测加固与安全评价研发中心”“山东省中德智慧工厂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生物医学诊疗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三个省级研发、工程中心,为打造以理工为主要特色的应用型学科体系,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奠定了基础。文学院高尚举教授申报的《挖掘与阐发:齐鲁文化中的优秀思想》获准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项目立项;青年教师张德亮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Small》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实现了学校在SCI影响因子10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新突破。 

  智慧化校园建设获批示范单位 

  学校坚持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以服务教学、科研、管理及师生生活为宗旨,搭建一站式网络服务平台和管理平台,实现学生上课考勤、教师考勤、网上巡课多级联动机制等特色功能,极大的推进了学校教学运行体系与学工管理体系的网络化、信息化,广大师生享受到高科技信息化技术带来的方便和快捷。学校申报的《智慧化校园平台建设为学校精细管理、职能服务提供支撑》,被山东省教育信息中心评为本科院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学校以“优秀”成绩顺利通过教育信息化试点评估验收,荣膺“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 

  就业与创新创业成效显著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学校坚持做到“疫情防控阻击不放松,就业与创新创业服务不断线”,率先开设了线上就业指导服务专区、专号、专人,毕业班辅导员、各学院就业工作专员通过线上方式为毕业生进行一对一的就业指导,提供相关手续办理、求职招聘、就业咨询服务等相关事宜,减缓毕业生的就业思想压力和焦虑情绪。 

  学校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以大赛为抓手,依托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开展赛事宣讲、组织报名、作品选拔和指导工作。2020年学生在山东省物理科技创新大赛、化工过程实验技能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创客大赛等各层次竞赛中均获一等奖。智能制造专业学生李锴禾的创业项目《物联万物-应龙G10》获得国家级大创项目,拥有发明和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11项,在山东省物联网技术智慧应用草案的拟定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当选中国发明协会会员。土木工程专业魏龙荣获“山东优秀大学生创业者”,其创立的微校通项目覆盖山东省56所高校,为32万大学生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 (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