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地矿局物化探院承办黄河流域地质系统防汛抗旱应急救援地质保障专题研讨会

2023-09-12 11:33:5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9月12日讯 9月7日,黄河流域地质系统防汛抗旱应急救援地质保障专题研讨会在济南召开。山东省地矿局总经济师、二级巡视员韩志森,山东省应急管理厅防汛抗旱处处长王秀中等领导出席会议。来自黄河水利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沿黄省(区)地矿系统的专家学者参加研讨。省地矿局物化探院党委书记、院长刘玉仙主持会议。

9.8防汛抗旱研讨会

  研讨会是“黄河流域地质系统应急救援地质保障高峰研讨会”的专题分会,由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承办,以“科技赋能、防汛抗旱、协同助力、防灾减灾”为主题,旨在深化沿黄九省(区)新时代英雄地质队创建联盟建设,促进沿黄地质系统在防汛抗旱应急救援领域的经验交流,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彰显地质工作责任担当,以更强合力守护黄河安澜。

  韩志森在致辞中表示,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今年7月,沿黄九省(区)新时代英雄地质队创建联盟在山东威海成立。联盟为黄河流域九省(区)地质部门交流合作与开放共享搭建了平台,是创建新时代英雄地质队从“点”到“面”的积极探索,开拓了地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今年6月,山东省地矿局与山东省应急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在基础数据共享、应急联动、科技创新、技术服务、装备建设等方面的务实合作,建实建强应急救援队伍,切实提高全省应急救援能力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相信通过一系列交流借鉴活动必将推动地质工作更加深入融合国家重大战略,进一步提升守护“黄河安澜”的业务能力和实战水平,锻造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急救援地质队伍。

  王秀中在致辞中介绍了山东防汛抗旱总体形势。山东地跨黄淮海三大流域,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汛期降雨集中,防汛抗旱形势复杂严峻。特别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天气的极端性、反常性、不可预测性大大增强,给防汛抗旱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他表示,严峻复杂的防汛抗旱形势,对应急处突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不断强化地质工作在全省应急管理中的支撑保障作用,也希望沿黄各省区地质部门加强合作,发挥专业互补优势,大力关心和支持防汛抗旱工作,确保黄河安澜。

  刘玉仙表示,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都是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沿黄各省防汛抗旱工作的先行军、主力军,有先进的经验,过硬的本领和高超的技术,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加强沟通交流,实现互促互进,为落实黄河战略行动和实施防灾减灾启发思路、深化合作。

  研讨会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李飞研究员,讲授了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的最新科研成果—时间域航空电磁探测新技术与水文地质应用。该成果利用航空电磁探测新技术发现高阻介质中的相对良导体的方法,有效探测淡水水体,具有机动灵活与快速高效的独特优势。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监测与物探研究院专家谢向文,以“黄河河防工程安全监测新技术探索与实践”为课题,介绍了在黄河河防工程安全度汛方面开展的科研实践应用。通过这一技术分析黄河汛期出险的主要原因,开展地球物理监测技术研究,提前确定黄河“薄弱”堤段,在汛期开展重点安全监测,做到了抢早防小、防患于未然,避免了重大险情的发生。

  山东省防汛抗旱应急救援地质保障中心依托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建立。中心主要职责是针对水旱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救援等方面提供应急地质技术支撑。主要开展地下水勘探、钻采和环境安全评价;河湖堤岸和水利工程隐患探测治理;应急测绘以及次生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中心充分发挥技术、人才和装备优势,筑牢全省防汛抗旱地质基础,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中心突出发挥物化探技术优势,不断提升科技应急救援能力。开展的“超高密度与微动观测系统在黄河堤防隐患探测中的应用研究”被黄河水利委员会认定为“三新”技术并推广应用。联合开发的“黄河水下根石实景三维智能化探测管理系统”为全面评估汛期黄河堤防安全提供了完整的根石动态实测数据支撑。完成的省级水利科研与技术推广项目“水利工程隐患检测辨识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全空间、立体式水利工程隐患时移动态、快速巡检、精准探测技术体系。山东省防汛抗旱应急救援地质保障中心副主任张健桥结合冠县、乐陵等地防汛救援和堤防工程隐患排查的应用场景,分享了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和微动法的技术经验和成果案例。

  研讨会主题鲜明、内容充实、议程紧凑。与会专家深入探讨、互通互鉴,充分交流了各自专长领域在支撑防汛抗旱工作的前沿技术和先进经验,为黄河安澜、防汛抗旱等重大命题开拓了新思路,提供了新路径。(通讯员 齐永亮)

责任编辑: 曹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