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与术的本体论思辨——当代水墨画创作中的技艺之道
"艺"与"术"的二元结构,在中国艺术哲学体系中构成独特的认知范式。《周礼·保氏》将"六艺"列为国子必修之术,涵盖礼、乐、射、御、书、数等实践技能体系。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释"艺"为"种也",引申为种植所需的技术能力;"术"则训为"邑中道也",即通达的路径。这种原始定义为后世艺术理论奠定了实践理性与形上追求的双重维度。
《林泉高致》 北宋 郭熙
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画有三病"说,将笔墨技巧与精神境界并置讨论。元代赵孟頫倡导"书画同源",将书法的笔墨程式转化为绘画语言,体现了技艺与心法的辩证统一。明清文人画体系中,"逸笔草草"的写意传统虽强调"术"的超越性,但其基础仍是对"艺"的极致把握。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的论断,更是将技艺发展与时代精神的互动关系提升到哲学层面。

《太空系列》 1982年 刘国松
——当代水墨画的技艺重构
在数字时代的文化语境下,水墨画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技艺革新。实验水墨代表人物刘国松创造性地使用拓印、拼贴等技法,突破传统笔墨程式。他的《太空系列》通过特殊纸张处理,既保留宣纸的渗透性,又创造出宇宙星云的抽象形态,体现了"艺"的物质媒介与"术"的宇宙意识的融合。这种突破不仅是技法创新,更是对传统笔墨美学的解构与重建。

《面具》(装置艺术)1984年 董廷新 作
《天堂.歌舞升平》 2023年 董廷新
心随境移,笔者对水墨艺术的研究始于1982年,沐浴着西潮东渐的春风,翻阅着《刘晓波与李泽厚对话——感性》(手抄本),分享着不同的哲学、美学观点;顾文达的泼墨结构颠覆了几千年国画的表现模式;我的毕业创作灵感来自于非洲艺术的启示,我很享受这个过程,我的水墨画系列则展现了当代水墨的另一维度。我主张东西兼容,将西方表现主义笔触与传统水墨的晕染技法相结合,通过颜料墨色与水的流动,在具象与抽象之间建构诗意空间。这种创作既依赖于对笔、墨、水、纸的精准控制,又需要对色彩学、形式构成的深刻理解,体现了技艺体系的跨文化整合。
《天书》系列 (年代不详) 徐冰
——道器之辨的现代诠释
徐冰的《天书》系列将技艺本体论推向极致。他创造四千余个伪汉字,通过传统碑刻技法呈现,使观众在惊叹于精湛技艺的同时,引发对文字本质与文化传承的思考。这种创作将"艺"的精湛性转化为"术"的批判性,在解构与重构之间建立新的艺术认知范式。

《碑林-唐诗后著》 (年代不详) 谷文达
实验艺术家谷文达的《碑林-唐诗后著》则以装置形式重新诠释传统书法。他将电脑生成的伪汉字与书法碑刻结合,通过现代技术复制传统工艺,形成对文化基因的戏谑式解构。这种创作既依赖传统碑刻技艺,又融入数字技术,体现了"艺"的物质载体与"术"的观念表达的辩证统一。
《新文人画》2023年 朱敬一
——技艺哲学的当代转向
朱敬一的"新文人画"创作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他将狂草书法与波普艺术结合,在宣纸上绘制夸张的卡通形象,通过传统笔墨表现当代消费文化。这种创作既延续了文人画"笔墨游戏"的精神传统,又注入了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性思考,实现了技艺体系的创造性转化。
《一维经》系列 2024年 张强
——水墨艺术家不断拓展传统边界
张强的《一维经》系列既保留传统书法文化的意境,又赋予当代美学的现代性。这种创作将传统技艺转化为观念表达的载体,体现了"艺"的技术维度与"术"的思想深度的有机统一。作为四川美院教授、“两江学者”荣誉获得者,张强主编了多部重要著作,包括“中国佛教造像视觉史体系”、“僧安道壹全集”和“郑道昭全集”。前不久,我收到张强教授寄来的新出版的系列书籍,嗅着油墨的清香,我感受到了来自江南的学术气息。张强的学术成就和艺术造诣,无疑为中国当代美术界和学术界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面具》系列 (年代不详) 曾梵志
——技艺伦理的当代建构:在技术理性膨胀的今天,水墨画创作面临新的伦理挑战。艺术家需要在技艺精湛性与思想深刻性之间保持平衡。如曾梵志的《面具》系列,通过传统水墨技法表现现代人的精神困境,既展现高超的笔墨控制能力,又传达深刻的社会批判,实现了技艺与思想的完美结合。
《天梯》2015年 蔡国强
这种技艺伦理的建构,要求艺术家在技术创新中保持文化自觉。如蔡国强的《天梯》项目,虽然采用火药爆破的非传统技法,但其核心仍是对东方哲学"天人合一"思想的当代诠释。这种创作既依赖尖端技术支撑,又扎根于传统文化基因,体现了技艺发展的文化根性。
——结语
当代水墨画创作正在构建新的技艺范式,这种范式既不是对传统的简单回归,也不是对西方现代艺术的盲目追随。它要求艺术家在"艺"的层面保持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与创新,在"术"的层面实现对时代精神的深刻把握。这种技艺之道的辩证统一,正是当代艺术本质的生动诠释。在技术革命与文化转型的双重语境下,水墨画创作必将继续在技艺与智慧的互动中,书写新的艺术史篇章。
(作者 董廷新)
- 曲园艺境:曲阜师范大学美术与书法学院的文化礼赞2025-08-29
- 美育课堂·美术馆之旅2025-08-27
- 潍坊理工学院云门书院开展“指尖陶韵,遗脉相承”活动2025-08-25
- 大地艺术节第一人邱天引领艺术文创市集新风尚,打造日照文旅新地标2025-08-25
- 中俄友谊墙,打卡新地标2025-08-21
- 南京艺术学院“梅韵薪传”实践团三下乡:青春汇聚,传承梅派薪火2025-08-06
- 用艺术发现大山孩子手里的光——武汉东湖学院种曦计划实践队三下乡支教活动纪实2025-07-24
- 艺韵华章——颂曲阜师范大学美术与书法学院2025-07-23
- 安师大学子赴青岛市诸城派古琴协会交流 跨乐种合奏《阳关三叠》获满堂彩2025-07-14
- 艺术领域传承者——黄巧娴202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