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癌:藏在消化道 “十字路口” 的隐秘威胁

2025-09-29 13:47:43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十二指肠是消化道 “十字路口”,连接胃、空肠,与胰腺、胆管相通,负责消化液分泌与营养初步吸收。十二指肠癌占小肠恶性肿瘤 20%-30%,因位置特殊,易侵犯周围器官、早期症状不典型,诊断和治疗难度高。希望通过本文助大家认识该 “隐秘” 肿瘤,提升早诊早治意识。

  一、十二指肠癌的致病因素:这些风险需警惕

  目前病因未明,但多种因素会增加患病概率。遗传与疾病因素方面,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患者发病风险是普通人 10 - 15 倍;慢性胰腺炎等慢性病变会使黏膜长期受损,增加癌变可能。生活习惯因素上,长期吸烟、过量饮酒、高脂高蛋白饮食及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会提升风险。环境与感染因素方面,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或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间接诱发癌症。

  二、临床表现:早期信号易被 “混淆”

  十二指肠癌早期症状模糊,易与胃炎等混淆致诊断延迟。病情进展后,患者可能出现典型症状。消化道梗阻相关症状表现为肿瘤堵塞十二指肠腔,引发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呕吐物含胆汁,进食后加重,部分患者可摸到肿块。黄疸表现为肿瘤侵犯或压迫胆管开口,导致胆汁排出受阻,出现皮肤、眼睛发黄,伴随尿色加深、大便变浅,可能有皮肤瘙痒。消化道出血表现为肿瘤黏膜破溃时出现黑便,少数患者呕血,长期出血可致贫血。全身症状方面,晚期患者有体重骤降等消耗症状,肿瘤转移至其他器官会出现相应转移症状。

  三、诊断与治疗:精准施策是关键

  (一)诊断方法

  因十二指肠位置深,诊断需结合多种手段。内镜检查中,胃镜可观察部分部位,十二指肠镜能深入更多部位,可直接观察病变并取活检。影像学检查如腹部增强 CT 等可显示肿瘤情况,胰胆管造影能评估胆管、胰管受侵犯情况。实验室检查中,肿瘤标志物可能升高,肝功能检查可判断黄疸原因,血常规可评估贫血程度。

  (二)治疗手段

  治疗以手术为主,结合化疗等综合方案,依病情分期制定。手术治疗中,早期及局部进展期患者首选手术切除,常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肿瘤小且局限时可采用局部切除术。化疗适用于晚期或术后复发转移患者,可抑制肿瘤生长。靶向治疗针对部分基因突变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微卫星不稳定型患者有一定疗效。姑息治疗针对无法手术的晚期患者,可改善症状。

  四、预防与随访:早防早控很重要

  预防建议包括戒烟限酒,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有家族遗传史或高危因素者 40 岁后定期筛查。随访管理方面,术后 1 - 2 年每 3 - 6 个月复查一次,3 - 5 年每 6 - 12 个月复查一次,5 年后每年复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复发转移。

  十二指肠癌诊治难度大,但早发现早治疗可改善预后。希望本文助大家正确认识该病,做好健康防护。 (作者:山东省肿瘤医院 苏艳霞)

责任编辑:王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