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宫颈癌的神秘面纱:守护女性健康防线

2025-03-14 16:59:03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在女性健康的领域里,宫颈癌犹如一片潜藏的阴霾,时刻威胁着生命的晴空。但随着医学的发展与科普知识的普及,我们有足够的力量去认识它、预防它,将危险拒之门外。

  一、认识宫颈癌:隐匿的“粉红杀手”

  宫颈癌是发生在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主要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引发。这种病毒悄无声息地侵入女性生殖道,长期作用下,正常宫颈细胞开始发生畸变,逐渐失去控制地增殖,形成癌前病变,若未被及时察觉与干预,进一步恶化就发展成宫颈癌。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漫长“成长轨迹”,通常从最初感染到最终癌变,可能历经数年甚至十几年,这为我们早期发现提供了宝贵时机。

  二、高危因素:敲响预防警钟

  1. HPV 感染:这是首要元凶,多数宫颈癌与高危型 HPV 长期感染紧密相连,性行为是主要传播途径,过早性生活(16 岁前)、多个性伴侣、性伴侣有其他多个性伴等高危性行为大大增加感染几率。

  2. 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不仅损害肺部,还会通过血液循环抵达宫颈,削弱宫颈局部免疫力,让 HPV 有机可乘,使患癌风险显著攀升,且吸烟量越大、年限越长,风险越高。

  3. 长期口服避孕药:避孕药中的激素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女性内分泌,长期服用改变宫颈上皮细胞微环境,利于癌细胞滋生,使用超过 5 年需格外警惕。

  4. 免疫力低下: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经历高强度化疗放疗的患者,机体免疫系统难以及时清除 HPV,为宫颈癌发生埋下伏笔。

  三、早期信号:捕捉救命稻草

  1. 阴道不规则出血:非经期少量阴道出血,或是绝经后“回潮”出血,常被忽视,这可能是宫颈癌早期端倪,因肿瘤侵蚀宫颈血管所致,初期血量少、间歇出现,易与月经紊乱混淆。

  2. 白带异常:健康白带呈透明或乳白色、无味,若突然增多、呈水样或米泔样,伴腥臭味,或夹杂血丝,预示宫颈可能“生病”,这是癌细胞刺激宫颈腺体分泌与组织坏死脱落的表现。

  3. 接触性出血:性生活、妇科检查后阴道少量出血,是因为触碰脆弱的癌组织,如同“警报器”,只要出现一次,就应立即就医排查。

  四、预防宝典:构筑坚固堡垒

  1. 疫苗接种:HPV 疫苗是宫颈癌预防“利器”,二价疫苗针对 HPV16、18 型,能防控 70%左右宫颈癌;四价疫苗额外覆盖低危 6、11 型,预防生殖器疣;九价疫苗防护更广,涵盖 9 种 HPV 亚型。建议适龄女性(9 - 45 岁,不同疫苗适用年龄有别)尽早接种,未发生性行为前接种效果最佳。

  2. 定期筛查:即使接种疫苗,筛查也不能少。21 - 29 岁女性每 3 年做一次细胞学检查(TCT);30 - 65 岁女性首选 TCT 和 HPV 联合检测,每 5 年一次,或继续每 3 年单独 TCT 检查;65 岁以上、既往筛查结果正常者可停止常规筛查。筛查如同“健康侦探”,能在癌前病变阶段锁定风险,及时治疗逆转病情。

  3. 健康生活:保持单一性伴侣,性生活全程正确使用避孕套,降低 HPV 感染;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适度运动,维持良好免疫力,不给癌细胞“扎根”土壤。

  五、治疗展望:点亮希望之光

  一旦确诊宫颈癌,也并非绝境。早期宫颈癌,手术切除病灶,如广泛子宫切除术结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常能根治,5 年生存率颇高;中晚期患者,放化疗联合,利用放射线精准打击癌细胞,化疗药物辅助增效,配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兴手段,能显著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众多患者在规范治疗下重归正常生活轨道。

  宫颈癌虽凶险,但只要女性朋友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从预防做起,关注身体细微变化,它便不再是无法战胜的病魔。让我们携手用知识武装自己,捍卫女性生命健康的每一寸领地,让生命之花绚烂绽放。(作者:枣庄市立医院 妇科中心 副主任医师 金童)

  


责任编辑:王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