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治疗方案的个体化选择

2025-04-15 14:43:3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在医学不断进步的今天,恶性肿瘤依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以往,恶性肿瘤的治疗常采用“一刀切”模式,但如今,个体化治疗方案正逐渐成为主流,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一、从“同病同治”到“同病异治”:为何要个体化?

  十年前,多数癌症患者接受的是“标准化治疗”,即同一种癌症,统一的手术、化疗或放疗方案。但医生们逐渐发现,患者的反应差异巨大:有人化疗后肿瘤消失,有人却因严重副作用不得不放弃治疗。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癌症的高度“异质性”。即使是同一部位的肿瘤,不同患者的基因突变、免疫状态、代谢特征都可能截然不同。

  二、依据肿瘤类型和分期选择方案

  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其生物学特性大不相同。比如,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前者对手术、靶向治疗更敏感,后者则对放化疗较为敏感。即便是同一器官的肿瘤,癌细胞的病理类型也会导致治疗方式的差异。肿瘤分期同样关键,早期肿瘤局限,手术切除可能治愈;中晚期肿瘤出现转移,治疗需综合手术、放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等,以控制病情、延长生命。像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加辅助放疗、化疗,能在根治肿瘤的同时保留乳房;晚期乳腺癌发生远处转移,就需多学科协作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三、考量患者身体状况和基因特征

  患者的年龄、身体基础状况影响治疗耐受程度。老年患者或伴有多种基础疾病者,无法承受高强度治疗,需选择温和、副作用小的方案,如低剂量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而年轻、身体状况好的患者,可接受更激进的综合治疗。基因检测也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一些肿瘤存在特定基因突变,针对这些突变的靶向药物能精准治疗,疗效好且副作用小。如肺癌的EGFR基因突变,使用相应靶向药,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

  四、关注患者心理和经济因素

  抗癌是身心双重挑战,患者心理状态影响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不利于康复,因此,治疗时需关注患者心理,给予心理支持和干预,必要时请心理医生介入。经济因素也不容忽视,抗癌药物和治疗手段价格差异大,医生制定方案时需平衡疗效和费用,选择性价比高的方案,医保报销政策也会影响患者的治疗选择。 

  恶性肿瘤治疗方案的个体化选择,是综合多方面因素,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最佳治疗方案。这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也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希望随着医学发展,能有更多精准、有效且经济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战胜病魔。(作者: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肿瘤科 邱媛媛)

责任编辑:王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