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乳腺健康:认识乳腺癌,守护生命之美

2025-04-16 16:43:26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在众多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中,乳腺癌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杀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乳腺癌新增人数达226万,首次超过肺癌(220万),成为全球第一大癌。在中国,乳腺癌同样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了解乳腺癌,做好预防和应对,是每一位女性都应重视的课题。

  一、乳腺癌:隐匿的健康威胁

  乳腺癌是指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恶性肿瘤。这些异常增生的细胞会不断增殖、扩散,不仅会破坏乳腺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还可能通过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如肺、肝、骨、脑等,引发全身性的病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乳腺癌的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较为复杂,常见的有浸润性导管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的70% - 80%,它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癌细胞突破导管基底膜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浸润性小叶癌,占比约5% - 15%,由小叶内的终末导管上皮细胞发生恶变,癌细胞呈单行串珠状或细条索状浸润于纤维间质之间;还有导管原位癌,属于非浸润性癌,癌细胞局限于乳腺导管内,未突破基底膜,预后相对较好;小叶原位癌,同样是非浸润性癌,癌细胞局限于小叶内的腺泡或终末导管内,一般发展较为缓慢,但具有多中心性和双侧性的特点。不同类型的乳腺癌在治疗方法和预后上存在差异,准确的病理诊断对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二、早期察觉:捕捉乳腺癌的蛛丝马迹

  早期发现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然而,早期乳腺癌往往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了解乳腺癌的早期症状,定期进行自我检查和专业筛查非常必要。

  乳房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多为无痛性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滑,活动度较差。有些肿块可能在洗澡、换衣服时偶然被发现,也有些需要通过触摸才能察觉。但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乳房肿块都是乳腺癌,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等良性疾病也会出现乳房肿块,所以一旦发现肿块,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乳头溢液也是一个需要警惕的症状。非哺乳期出现乳头溢液,尤其是血性溢液,应高度怀疑乳腺癌的可能。乳头溢液的颜色可以是清亮、淡黄色、棕色或血性,除了乳腺癌,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等疾病也可能导致乳头溢液,因此出现溢液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明确病因。

  乳房皮肤改变也可能是乳腺癌的信号。正常情况下,乳房皮肤光滑平整,如果出现“酒窝征”,即乳房皮肤局部凹陷,像酒窝一样,这可能是由于肿瘤侵犯了连接乳腺皮肤和深层胸肌筋膜的Cooper韧带,使其缩短并牵拉相应部位的皮肤所致;若出现“橘皮样改变”,即乳房皮肤出现许多小点状凹陷,类似橘子皮,这是因为癌细胞阻塞了皮下淋巴管,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导致的。

  乳头和乳晕的异常同样不能忽视。乳头回缩、凹陷,原本凸出的乳头逐渐内陷,或者乳头乳晕区出现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等湿疹样改变,都可能与乳腺癌有关,应及时就医检查。

  三、科学诊断:精准揪出“元凶”

  当发现乳房有异常症状时,应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诊断。医生一般会先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既往乳腺疾病史等,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体格检查是初步筛查的重要环节,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观察乳房的外形、大小、对称性,乳头乳晕的情况,以及触摸乳房,检查是否有肿块、肿块的位置、大小、质地、活动度等,对乳房健康状况进行初步评估。

  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癌的诊断中起着关键作用。乳腺X线检查,也就是钼靶检查,是乳腺癌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发现一些无症状的早期乳腺癌,尤其是对钙化灶的显示非常敏感,微小钙化灶常常是乳腺癌的早期表现之一。但钼靶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年轻女性,由于乳腺组织较为致密,钼靶检查的准确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乳腺超声检查也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它对囊性和实性肿块的鉴别诊断具有优势,能够清晰显示乳腺肿块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情况,而且没有辐射,适合各年龄段的女性,尤其是年轻、乳腺组织致密的女性。对于一些难以判断的肿块,还可以进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获取病理诊断。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对乳腺癌的敏感性很高,能够发现一些较小的病变和多中心、多灶性的肿瘤,常用于乳腺癌的术前评估、乳腺X线和超声检查难以诊断的病例,以及对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但MRI检查费用较高,检查时间较长,且存在一些禁忌证,所以一般不作为常规筛查手段。

  病理检查是诊断乳腺癌的“金标准”,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肿块,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确定肿瘤的性质、类型、分级等,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病理检查包括细针穿刺活检、粗针穿刺活检和手术切除活检等方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四、综合治疗:多管齐下对抗病魔

  一旦确诊为乳腺癌,患者不必过于恐慌,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手段较为丰富,通过综合治疗,很多患者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包括乳腺全切术和保乳手术。乳腺全切术是将整个乳房切除,适用于肿瘤较大、多中心病灶、不适合保乳的患者;保乳手术则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乳房的外形和功能,适合肿瘤较小、位置合适、患者有保乳意愿的患者。保乳手术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后还需要进行放疗,以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利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放疗可以在手术前进行,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也可以在手术后进行,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对于一些晚期无法手术的患者,放疗还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放疗通常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照射,具体的放疗方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的全身治疗方法。化疗药物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部位,杀死可能存在的癌细胞,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化疗一般在手术后进行,称为辅助化疗;对于一些肿瘤较大、分期较晚的患者,也可以在手术前进行,称为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可以使肿瘤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还可以观察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化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但医生会通过相应的药物和措施来减轻这些副作用,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化疗。

  内分泌治疗主要针对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通过抑制或阻断雌激素的作用,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内分泌治疗药物包括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等,治疗时间一般为5 - 10年。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相对较小,但需要长期坚持,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并定期复查,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治疗方法,它针对癌细胞的特定靶点进行精准打击,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特点。常见的乳腺癌靶向药物有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主要用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 - 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靶向治疗通常与化疗联合使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免疫治疗是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增强机体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目前免疫治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免疫治疗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免疫治疗也有一定的适应证和不良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

  

  

责任编辑:王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