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朐县城关街道小陡沟村——清廉正气“两委”班子,六策齐推振兴创双优
勇担发展重任,不负百姓嘱托。山东省临朐县城关街道小陡沟村“两委”班子的清廉履职,推动了乡村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产业项目引进、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提升,都面临着资源分配、利益协调等复杂问题。村班子成员坚决秉持“公生明,廉生威”的理念,在项目决策中严守程序、在资金使用上精打细算、在服务群众时主动担当,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这种清廉谋发展的理念,证实了该村班子成员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他们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积极推动了乡村可持续发展,让民生福祉成为清廉履职的最终落脚点。
金色秋天,走进小陡沟村,和谐家园小区内道路宽敞平整,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便民市场人声鼎沸、生意兴隆,惠民综合体内服务贴心、暖意融融,红色文化长廊底蕴深厚、催人奋进。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源于村 “两委” 班子在书记王军的带领下,秉持 “创一流、争第一” 的目标,以清廉正气为引领,以 “六策齐推” 为抓手,将党建引领、民主治理、产业振兴、环境提升、村风培育、文化繁荣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小陡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让这个城郊村落蜕变为宜居、宜商、宜业、富裕、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示范标杆。
“领头雁”清廉正气
敢担当善作为有底气
“乡村振兴,党建是根,干部是魂。只有班子清廉务实、党员冲锋在前,才能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这是小陡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军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村庄发展的 “领头雁”,王军始终坚守清廉底线,带领村 “两委” 班子以党建为引领,建强战斗堡垒、激发党员活力,为乡村振兴筑牢根基、注入底气。
在班子建设上,王军坚持 “清廉为本、务实为要”,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村 “两委” 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制度、“三务” 公开制度等,将村级事务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村里的重大决策、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等事项,均通过 “四议两公开” 程序集体研究决定,全程接受村民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王军常说:“村民的钱袋子就是我们的责任田,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用得明明白白。” 在他的带动下,村 “两委” 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形成了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的干事氛围,赢得了村民的广泛信任和支持。
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小陡沟村严格落实 “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在王军的统筹安排下,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乡村振兴政策法规和实用技术,不断提升党员的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开展 “党员亮身份、承诺践诺” 活动,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让党员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民生服务、矛盾调解等工作中冲锋在前、争当先锋。48 名党员如同 48 面旗帜,活跃在村庄发展的各个领域:在产业项目建设中,党员带头流转土地、入股投资;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党员带头清理杂物、美化家园;在惠民服务中,党员带头志愿服务、帮扶群众。
此外,小陡沟村以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在王军的推动下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效能,打造 “一站式” 便民服务平台,为村民提供政策咨询、事项代办、矛盾调解等服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 “最后一公里”。党建引领的强大合力,让小陡沟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底气十足、步履铿锵。
善治理民主共享
共参与聚智慧讲正气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民主参与是乡村治理的核心。小陡沟村深刻认识到,只有让村民真正成为村庄治理的主人,才能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为此,在王军的主导下,该村以网格制度为抓手,创新民主治理模式,搭建参与平台,让村民从 “旁观者” 变为 “参与者”,形成了 “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 的和谐治理新格局。
在网格建设方面,小陡沟村结合村庄实际,以和谐家园小区为核心,将全村划分为多个基础网格,每个网格配备 1 名网格员和若干名党员志愿者、村民代表,负责政策宣传、信息收集、矛盾调解、服务代办等工作。网格员定期走访入户,与村民面对面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村民的需求和诉求,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分类整理、及时反馈,确保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提升治理效能,在王军的倡导下,该村建立了 “网格 + 党支部”“网格 + 物业”“网格 + 志愿者” 的联动机制,形成了 “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庄” 的矛盾化解模式。
为拓宽民主参与渠道,小陡沟村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议事会制度,在王军的坚持下,凡涉及村庄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建设、集体资产处置、民生实事等重要事项,都充分征求村民代表和村民的意见建议,让村民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在便民市场摊点群建设、惠民综合体改扩建等项目中,王军带领村 “两委” 多次组织村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优化项目方案,确保项目建设符合村民意愿、满足村民需求。同时,该村充分利用村务公开栏、村民微信群等平台,及时公开村级财务、项目进展、惠民政策等信息,让村民看得明白、心里踏实,营造了 “共参与、聚智慧、讲正气” 的民主治理氛围。
此外,小陡沟村创新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在王军的推动下成立陡沟物业服务公司,推行 “1341” 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党支部引领,物业、居委会、志愿者队伍共同参与的 “联动” 机制,全力推进社区 “共治、共建、共管、共享”。针对小区管理中的难点问题,通过网格收集、集体商议、合力解决,不断提升物业服务水平,让村民的居住体验持续改善。民主治理的深入推进,让小陡沟村的邻里关系更加和睦、村庄氛围更加和谐,为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的治理环境。
创高效振兴务实
育特色强实力壮名气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没有坚实的产业支撑,乡村振兴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小陡沟村地处县城北部城区,区位优势明显,但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单一、集体收入微薄的问题制约着村庄发展。王军深知,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必须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庄有 “钱袋子”、发展有 “底气”。为此,他带领村 “两委” 班子立足本村实际,盘活闲置资源,培育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 “特色农业 + 便民商业” 的产业振兴之路。
在特色农业发展上,小陡沟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在王军的统筹规划下,依托现有耕地资源,做好土地流转文章,采取 “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 的模式,与农户签订租赁协议,引导村民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基地 1 处,建成百香果、草莓等高效农业示范大棚 3 个。通过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更拓宽了销售渠道。每到草莓成熟的季节,采摘园里游人如织,一颗颗色泽鲜艳、口感甜美的草莓成为了 “抢手货”,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体验采摘乐趣。该项目实现村集体年增收 10 余万元,种植户亩均增收 2 万元,成功实现了农户 “单增收” 向集体和村民 “双增收” 的转变,同时解决了 20 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在便民商业培育上,小陡沟村精准把握城区发展需求,在王军的牵头下,投资 566 万元,将龙泉路东侧、粟山路南侧 20 亩边角土地进行流转整合,建设便民市场摊点群 1 处。该项目采取村集体、社员(股民)共同出资,年底分红结算的方式运营,建成固定商铺 162 间,划设露天流动摊点区 2000 平方米,可容纳 2000 多个流动商贩入场经营。便民市场地理位置优越,辐射周边 15 个小区、8 个村庄,服务人口达 6 万人,涵盖生鲜果蔬、日用百货、餐饮小吃等多个业态,极大地满足了周边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如今的便民市场,每天人声鼎沸、交易火爆,成为了城区北部一处重要的商贸集散地。该项目让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 39 万元,股民年分红 91 万元,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让村民共享了产业发展的红利。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也是全县首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体运行的项目,为全县村级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 “小陡沟经验”。
环境优美提档次
宜居优居生人气
“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的‘脸面’,也是村民幸福指数的‘晴雨表’。只有让村庄美起来、环境优起来,才能留得住人、聚得起人气。” 王军始终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 “创建美丽乡村,打造宜居小区” 的目标,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整治标准,让小陡沟村实现了从 “脏乱差” 到 “美如画” 的华丽蝶变。
在绿化美化方面,小陡沟村投资 500 余万元,在王军的部署下,按照 “针叶阔叶混交、乔灌草合理搭配、高中低立体栽植” 的原则,大规模开展园林绿化建设。村里组织村民对小区道路两侧、闲置空地、房前屋后进行全面绿化,栽植绿化苗木 52000 多株,补植黄杨、欧石竹、小叶女贞、地幔月季、银杏、高杆月季等绿化苗木 1 万余株,让小区绿化率达到 40% 以上。如今的小陡沟村,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春有百花争艳,夏有绿树成荫,秋有硕果飘香,冬有绿意点缀,“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的美景成为现实。
在基础设施完善方面,小陡沟村持续加大投入,补齐民生短板。投资 38 万元,在王军的安排下,对小区文化广场、路灯杆、配电箱、科普长廊、文化长廊等进行彩绘,让原本单调的设施变得色彩斑斓、充满生机;安装捕蝇笼 130 个,更换污水井盖 360 套,划设停车位 220 个,有效解决了小区环境治理、停车难等问题。为提升小区品质,投资 60 万元,以美化亮化为重点,铺设喷雾、喷淋管道 360 米,亮化灯带 280 米,建设小区水系景观一处,安装五色光源 92 个,让小区花草树木、灯光、水雾融为一体,营造出 “一街一景、一路一色、休闲娱乐、宜居宜业” 的优美环境。
如今的小陡沟村,不仅有 “高颜值” 的外在环境,更有 “有温度” 的居住体验。干净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绿植、温馨明亮的灯光、清澈流淌的水系,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品质的生活,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观光打卡,让村庄充满了人气与活力。
兴文明村风纯朴
树新风讲道理有锐度
“村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只有让文明新风浸润人心,才能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内涵’。” 王军始终重视村风文明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倡导文明新风、弘扬传统美德,让小陡沟村的村风民风更加淳朴向善。
小陡沟村充分利用小区墙壁、宣传栏等阵地,在王军的推动下建设 500 米红色文化长廊一处,涵盖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华传统美德、乡村振兴政策等内容,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提升思想觉悟。同时,该村积极打造 “和合” 文化品牌,倡导开展和美家庭、和谐社区、和融共建等系列活动,引导村民树立 “以和为贵” 的价值取向、“和而不同” 的思维方式、“理性平和” 的社会心理。
针对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小陡沟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在王军的支持下制定相关章程,积极引导村民简办婚丧嫁娶事宜,倡导文明节俭的新风尚,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如今的小陡沟村,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和睦相处,村民之间团结友爱、文明有礼,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得到有效遏制,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育文化民生得利
新追求新方式有高度
文化是乡村的精神纽带,文化繁荣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王军始终坚持 “文化惠民、文化乐民” 的理念,不断完善文化设施、丰富文化活动、培育文化人才,让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乡村振兴更有温度、更有内涵。
在文化阵地建设方面,小陡沟村加大投入力度,在王军的统筹下成立县文化馆陡沟分馆,组建舞蹈班、年画班、合唱班,吸收 100 余名文化爱好者参加,每周定期组织学习培训,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的文化辅导。同时,该村发挥 “王延东工作室” 的作用,定期举办中小学生葫芦丝、国学培训班,丰富少年儿童的文化生活,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为满足村民的科普需求,小陡沟村投资 20 余万元,在王军的推动下在小区广场建设 200 平方米科技体验馆一处,馆内配备展示科普设备 20 余台套、挂图 88 幅,涵盖力学、光学、声学、电磁学等多个领域,成为辖区及周边群众的科普教育中心、中小学生接受课外教育的第二课堂。科技体验馆开馆以来,吸引了众多村民和学生前来参观体验,不仅普及了科学知识,更激发了大家的科学探索热情。
从曾经的城郊普通村落,到如今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小陡沟村的蜕变,是王军带领村 “两委” 班子清廉务实、真抓实干的结果,更是全体村民同心同德、共同奋斗的结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王军将继续带领小陡沟村以 “创一流、争第一” 的劲头,持续深化 “六策齐推” 工作思路,不断壮大产业、优化环境、培育新风、繁荣文化,努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 “小陡沟标杆”,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让乡村振兴的幸福画卷在小陡沟村徐徐展开。
清廉是乡村发展的“护航者”。山东省临朐县城关街道小陡沟村“两委”班子以战略思维统筹发展与廉洁的关系,将纪律要求转化为科学决策的行动自觉。通过建立“清廉促发展”的良性机制,既规避了发展中的廉政风险,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供稿:潍兴闻 鲁农讯 政建 马德 欣艳 于大庆)
- 山东临朐县城关街道三元村“两委”善作为——清廉履职,提升百姓福祉传佳话2025-11-03
- 山东省临朐县城关街道西安村“两委”班子——振兴“棋路”胆中有智,百姓投出信任票2025-11-03
- 山东省临朐县城关街道太平村“两委”——安村富民兴文明三步妙棋,走出“优胜”新气势2025-11-03
- 山东省临朐县城关街道西马家庄村“两委”——党建定向清廉为基,“富美”质量攀新高2025-11-03
- 山东省临朐县城关街道北五里庄村——善治理、兴产业、培文化,振兴发展典范榜上有名2025-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