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预防到治疗,一文读懂食管癌

2025-08-29 17:13:0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食管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由于早期症状隐匿,很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难度大幅增加。其实,食管癌的发生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且早发现、早干预的效果显著。下面就从预防、识别、诊断、治疗四个维度,带大家全面了解食管癌。

  一、食管癌的发生是长期“不良刺激”积累的结果,做好以下4点,能大幅降低患病风险

  管好嘴:远离“烫、辣、腌”。世界卫生组织已将“65℃以上的热饮”列为2A类致癌物,长期喝热茶、吃热粥会损伤食管黏膜,反复修复易引发细胞癌变;长期大量吃辣椒、花椒等辛辣食物,会持续刺激食管;腌制食品(如咸菜、腊肉)中的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致癌物亚硝胺,建议每周食用不超过1次。

  戒烟限酒:减少双重伤害。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成分会直接破坏食管黏膜,酒精则会作为“溶剂”,让致癌物更快渗透到细胞内。数据显示,吸烟人群的食管癌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倍,长期饮酒者风险则升高3-4倍,两者叠加风险会增加10倍以上。

  控体重、改习惯:避免“间接伤害”。肥胖会导致胃食管反流,胃酸反复反流至食管,会腐蚀食管下段黏膜,长期可能诱发“巴雷特食管”(食管癌前病变);此外,吃饭时狼吞虎咽、睡前2小时内进食,也会加重食管负担,建议每餐细嚼慢咽,睡前不进食。

  查幽门螺杆菌:别忽视“隐藏凶手”。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食管癌风险相关,它可能通过影响胃内环境,间接促进食管病变。若体检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二、警惕早期“信号”,别混淆成“胃病”

  食管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很容易被误认为是“胃炎”“咽炎”,出现以下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吞咽异物感:吃固体食物时,感觉食物在食管某处“卡住”,或有“咽不下去、顶在胸口”的感觉,症状时轻时重,容易被忽视。

  胸骨后不适:偶尔出现胸骨后隐痛、烧灼感,或轻微胀痛,尤其在进食后明显,休息后可缓解,很多人会误以为是“胃痛”。

  吞咽速度变慢:原本吃饭很顺畅,突然发现“要多咽几次才能把食物送下去”,甚至需要喝水辅助,这可能是食管管腔变窄的早期表现。

  三、这些检查,帮你“揪出”癌细胞

  胃镜检查+活检:确诊“金标准”。胃镜能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形态,若发现溃疡、息肉、黏膜粗糙等异常,会取一小块组织做病理检查(活检),通过显微镜判断是否有癌细胞,这是确诊食管癌的唯一方法。

  食管钡餐造影:初步筛查。若患者因身体原因无法做胃镜,可先做食管钡餐造影。口服钡剂后,通过X线观察食管的形态。若发现食管狭窄、黏膜中断,需进一步做胃镜确诊,但钡餐无法取活检,不能作为最终诊断依据。

  CT、超声内镜:明确“分期”。确诊后,还需做胸部CT、超声内镜等检查,判断肿瘤的大小、侵犯食管的深度,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如肺转移、肝转移),这些信息会决定后续的治疗方案,称为“临床分期”。

  四、分期不同,方案不同,早治效果好

  食管癌的治疗强调“个体化”,核心是根据肿瘤分期选择合适的方案,早期治疗效果远优于中晚期。

  早期(Ⅰ期):内镜下就能“根治”。若肿瘤仅侵犯食管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无淋巴结转移,无需开刀,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就能完整切除肿瘤,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且恢复快,术后1-2天即可正常进食。

  中期(Ⅱ-Ⅲ期):“手术+放化疗”联合。此时肿瘤可能侵犯食管肌层,或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前可能会做2-4周期新辅助化疗,缩小肿瘤后再手术,降低复发风险;若肿瘤位置特殊(如靠近主动脉、气管),无法手术,可选择“同步放化疗”,也能达到较好的局部控制效果,部分患者甚至能实现“肿瘤消失”。

  晚期(Ⅳ期):以“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若肿瘤已出现远处转移(如转移到肺、肝),手术无法根治,治疗以“全身化疗”为主,同时可联合靶向治疗(如针对HER-2阳性患者的曲妥珠单抗)或免疫治疗(如PD-1抑制剂)。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应用让晚期患者的生存期大幅延长,部分患者甚至能存活5年以上,且能减轻吞咽困难、疼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食管癌并不可怕,它是一种“可防、可筛、可治”的癌症。对于有食管癌家族史者、长期吸烟饮酒者、有胃食管反流病、巴雷特食管者及长期吃烫食、腌制品者等“高危人群”,建议从40岁开始,每2-3年做一次胃镜筛查。只要避开不良习惯、警惕早期信号、定期筛查,就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即便确诊,早期干预也能获得较好的预后。(作者: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 邱媛媛)

  邱媛媛,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肿瘤学医学硕士。从事恶性肿瘤临床诊疗10余年,对多种恶性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丰富经验,尤擅长恶性肿瘤的放化疗、免疫及靶向治疗及骨转移的微创治疗。山东省免疫学会肿瘤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第一届精准肿瘤学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第五届肿瘤放射治疗学分会近距离治疗组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协作组成员。

8f3e7ad487fe41f43a186cddbef2868

责任编辑:王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