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治疗:科学应对的关键要点

2025-09-25 10:58:5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肺癌治疗的科学应对,已进入“精准分型、规范方案、全程管理”的时代, 治疗方案高度个体化,不再是一刀切。主要围绕以下4个关键要点展开,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点一: 先做“精准诊断”,明确治疗依据

  这是科学治疗的第一步,避免“盲目用药”。

  1、病理诊断(了解敌人类型):通过穿刺、手术等获取肿瘤组织,明确是小细胞肺癌还是非小细胞肺癌(如腺癌、鳞癌),两者治疗方案差异极大。

  2、分子检测(基因检测 - 找到敌人的“弱点”):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尤其是对于非鳞状NSCLC(如腺癌)。寻找是否有“靶点”可用以使用靶向药,或预测免疫治疗的效果。

  利用肿瘤组织或血液(液体活检)进行二代测序(NGS),检测所有相关基因突变(如 EGFR, ALK, ROS1, KRAS, BRAF V600E, MET, RET, NTRK 等)和PD-L1 蛋白表达水平。

  3、分期检查(了解敌人的势力范围):

  通过PET-CT、头颅MRI、腹部CT等检查,确定癌症的分期(I-IV期),判断肿瘤大小、位置以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如脑、骨、肝)。

  关键点二:多学科诊疗(MDT)与个体化方案

  不要依赖单一科室医生的意见,应寻求多学科诊疗(MDT)。

  由肿瘤内科、胸外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专家共同组成的团队,量身定制最适合的综合治疗方案。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肺癌,治疗核心不同,需遵循指南选择规范方案。

  治疗手段的选择取决于“侦察”结果:

            早期(Ⅰ-Ⅱ期):以手术根治为核心,部分患者术后需辅助化疗(如Ⅱ期),

  目的是彻底清除肿瘤,降低复发风险。

            中期(Ⅲ期):属于“局部晚期”,治疗更复杂,多采用“综合治疗”,如“化

  疗+放疗”同步进行,或先化疗缩小肿瘤后再手术,部分患者也可使用免疫治疗辅助,争取根治机会。

            晚期(Ⅳ期):以“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避免

  过度治疗。

            有靶点:优先用靶向药(如EGFR突变用吉非替尼、奥希替尼),副作用小、

  疗效持久。

            无靶点:可选择化疗、免疫治疗(如PD-1/PD-L1抑制剂),或“化疗+免疫”

  联合,部分患者也可结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如贝伐珠单抗)。

  小细胞肺癌:早期以“手术+术后化疗”为主,中晚期以“化疗+放疗”为核心,对化疗敏感但易复发,需密切随访。

  关键点三:重视“副作用管理”,避免因副作用中断治疗

            治疗期间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乏力、皮疹、骨髓抑制等)是患者常见的困扰,科学管理能帮助患者坚持治疗。

            提前预防:如化疗前使用止吐药,靶向药治疗前告知医生过敏史,提前备好缓解皮疹的药膏。

            及时处理:出现副作用不要硬扛,如发热、严重腹泻、呼吸困难等,需立即就医,医生会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更换方案或对症用药(如升白细胞药、止泻药)缓解。

            生活配合:治疗期间保持清淡饮食、适度休息(如散步),避免劳累和感染,增强身体耐受度。

  关键点四:康复与全程管理

  肺癌治疗不是“一治了之”,随访能及时发现复发、转移或耐药,尽早调整方案。

            随访频率:治疗后前2年,每3-6个月复查一次(如CT、肿瘤标志物);2-5年每6个月一次;5年后每年一次,终身随访。

            关键监测:靶向治疗患者需定期复查CT和基因,警惕“耐药”(如肿瘤增大、出现新病灶),一旦耐药,需重新做基因检测,更换新的靶向药或治疗方案。

            生活方式干预:坚决戒烟;营养支持;适度运动。

            心理支持:正视疾病,积极面对。寻求家人、朋友或病友团体的支持。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专业帮助。

            呼吸康复:对于肺功能受损的患者,进行呼吸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至关重要。

  总之,肺癌治疗的核心是“不盲从、不放弃”,基于精准诊断选择规范方案,同时做好副作用管理和随访,才能最大限度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作者: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张苗苗)

  

  

  

责任编辑:王 娟